水資源稅的納稅人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含水庫)和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稅額從量計證。
記者近期在河北調研水資源稅試點情況發現,自2016年7月開征水資源稅以來,稅收收入明顯增加。與此同時,改革倒逼一些企業減少取用地下水,轉變用水方式。
記者還從業內獲悉,國家層面將對河北的試點經驗做出評估總結,水資源稅試點將在年內擴圍。一些地方也已經在積極準備申報。
開源 河北稅收收入增加明顯
2016年7月1日,我國正式開啟水資源稅試點,鑒于取用水資源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為確保改革平穩有序實施,在河北省開展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水資源稅試點。具體而言,河北采取水資源費改稅的方式,將地表水和地下水納入征稅范圍,實行從量定額計征,正常生產生活用水維持原有負擔水平不變。
河北水資源費改稅之后,稅收收入明顯增加。記者從河北省地稅局了解到,水資源稅開征前五個征期,全省共有13325戶水資源納稅人,申報水資源稅超過7億元,計稅取水量共計7.93億立方米。水資源稅收入與原水資源費收入相比明顯上了一個臺階。對比來看,2015年河北水資源費月均收入0.78億元,改革后水資源稅月均收入1.43億元。
河北省地稅局總經濟師朱清郁說,“增加收入不是費改稅的最終目的,改革主要是為了破解水資源稀缺與浪費并存的痼疾,調控意義大于財政意義。改革初期收入增加屬于正常現象,隨著企業加大節水力度之后,稅收收入會呈現出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
倒逼 節水成效開始顯現
從水資源稅開征半年多來的情況看,改革倒逼一些企業減少取用地下水,轉變用水方式,采取節水措施的成效初步顯現。
差別稅率倒逼地下水取用量穩中有降,稅額大幅提高倒逼特種行業轉變用水方式,此外,用水成本增加倒逼高耗水工業企業強化節水措施。改革后,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水行業面臨用水成本顯著增加的壓力。水資源稅的征收,迫使企業紛紛加大投入節水環保設施,配備先進的污水處理和水循環利用系統。
擴圍 年內將增加水資源稅試點
按照資源稅改革的路徑規劃,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選擇其他省份逐步擴大試點范圍,條件成熟后在全國推開。記者了解到,對河北省水資源稅試點情況將開展第三方評估,在評估完成之后,將在年內選擇合適的地方擴大試點。
一位正在積極準備申報水資源稅試點的地方財政廳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正在積極做銜接和準備,爭取納入試點。費改稅的核心原則還是平轉,但是對于超采地下水,措施上還要有方向。他還指出,水資源費改稅給地方財稅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而言:“征管部門的技術配置要到位;征收地和省級各級政府利益鏈條要理順,別打架;原體制和新體制要銜接。此外,費變為稅之后,公共財政收入納入統籌安排,肯定也有一個利益的再構,這個也要理順。”
“水資源稅試點擴圍是很有必要的。”社科院中國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記者說,水資源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是我國整體還是缺水國家。把水納入資源稅征稅范圍,是符合我國的現實國情的,對于優化使用水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