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湖州模式:砂石產業管理與綜合成效評價報告 ——綠色骨料鋪墊通往綠色經濟之路

來源:中國砂石數據中心鄒成
時間:2015-12-17
摘要:湖州市已經通過自我探索,將市內礦山行業整頓得井井有條。其他城市可以通過學習借鑒湖州的改革模式,將自己城市或者自己企業通過整頓,使其向環保、節能、高效而又不失高盈利的方向改變。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種礦產的開采逐漸趨于規范,環保工作日漸嚴格,管理制度逐漸完善,能耗日益降低。但是砂石骨料礦山因為其不可替代性、產品價格較低、產業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一直處于所有礦山改革較為落后的地位。另外,在減少礦山開采,加大環保投入,降低能耗的要求下,需求如何得到滿足,企業如何做到持續盈利,政府如何做到讓經濟不因此而降低增長速度,都值得我們深思。

  對于這些問題解決,并不是沒有先例。浙江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在礦產開采保護、環保、節能等方面一向來名列前茅。而浙江湖州更是全國所有地級市中在石礦開采方面做得最先進的城市之一。截至2014年底,湖州全市建筑石料開采總量從巔峰時的1億6000萬噸下降至4505萬噸。如此大的降幅并沒有給湖州帶來諸如材料短缺、失業率上升、經濟衰退等問題。當然,湖州市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并不是一蹴而就,砂石骨料礦山的改革也不是一步登天。近年來,湖州市政府出臺大量關于礦山改革的方案,并且在執法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加大宣傳力度。湖州當地企業也積極相應配合,最終將湖州市打造成全國最為規范環保的骨料開采城市之一。

  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湖州市已經通過自我探索,將市內礦山行業整頓得井井有條。其他城市可以通過學習借鑒湖州的改革模式,將自己城市或者自己企業通過整頓,使其向環保、節能、高效而又不失高盈利的方向改變。那么,湖州市政府究竟如何做到這幾點呢?作為企業又該如何改變自身呢?中國砂石骨料網通過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專題調研,由政府和企業兩大角度闡述并分析湖州對于砂石礦山行業的改革,供大家探討交流。

  二、湖州市石礦開采現狀


  湖州市礦產經濟比較發達,歷史狀況較為復雜。2009年全市采礦業總產值為68.0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1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總產值為163.33億元,占7.43%,兩者合計共占10.53%,在34個主要工業門類中分別占第9位和第5位。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采礦業比重為全省的9.4倍,而兩者合計比重也達到全省的3.3倍之多。除此之外,采礦業還帶動了湖州市內河貨運船舶、礦山機械等制造業,2009年產值近4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資料,2009年,湖州市僅采礦業繳納的國地兩稅就達3.56億元,加上采礦權出讓金、資源補償費后合計約7億元,占當年市財政總收入的4.77%。


  在5年前,湖州市礦產情況還是上述所說,湖州市對于礦產經濟的依賴還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湖州市礦產開采量當然也居高不下。但是,短短幾年,湖州市礦產開采,特別是砂石礦開采卻控制到很低的量,那么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呢?

  1.商用天然河砂全面禁采

  湖州市地處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西北,地勢平坦,河流眾多,但是西部又多山,河流落差較大。這樣的地形造就了湖州多河多湖多濕地的地貌特點。由此特點,湖州市內天然河砂儲量較為豐富。2000年——2008年,湖州市河砂開采較為頻繁,下屬德清、長興等縣河砂開采尤為劇烈,隨處可見私人挖沙船舶。這種開采不僅僅存在于河砂和直接使用的直徑較小的河卵石上,還將粒徑較大的河卵石破碎深加工,可以說竭澤而漁。這種近乎無節制的開采行為,不僅導致湖州市內水域所蘊含的豐富砂石資源迅速枯竭,更帶來了諸多環境問題。許多過度開采的河流出現河岸坍塌、斷流、魚蝦大量死亡的問題,一些小型的湖泊甚至因此整個枯竭或者變成一片死湖。面對這樣的情況,湖州市政府從2006年起,頻繁地出臺相關政策規定,限制河砂開采,并且從2008年起加大對河道挖沙的整治力度。從2008年至今,明文禁止商業開采的河流湖泊達到108處,限制開采189處,保留清淤工程半商業化開采的85處。這些禁采限采措施很好得降低了湖州市河砂開采數量,基本杜絕了非法河砂開采,大幅度降低了合法開采。

  2015年,湖州市內完全商業用河砂開采已經全面停止。2013年至2015年,有關湖州市非法開采河砂新聞也幾乎無法找到。這就說明了,不論是被政府所允許的,還是在政府允許外私自開采,湖州市商用河砂開采現象已經消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湖州市除保留清淤工程半商用化開采的河段湖泊以外,市內已不存在天然河砂商用化開采。

  2.建筑用石料礦山開采降幅巨大

  在大面積減少河砂開采的同時,湖州市并沒有加大對礦山取石的依賴。湖州市原來是一個礦產大市。據統計,湖州市全市建筑石料開采總量巔峰時為2億余噸,湖州長興縣更被稱為石礦之鄉。靠山吃山的湖州石礦業在給地方帶來財富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也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現狀,湖州下決心重拳出擊,對礦山企業進行徹底整治。2009年至今,湖州市石料開采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具體數據如下圖。

圖1:湖州市建筑石料開采總量變化折線圖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除去數據缺失的2011年,近年來,湖州市石料開采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增幅降幅都比較明顯。其實早在2009年《湖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1—2015年)》中,湖州市就提出了降低石料開采的計劃。但是這一計劃一直到2013年才得到真正實施,其原因有二:

  第一,大幅度降低天然河砂開采必須有替代產品出現,在短期內,湖州市提供本市與周圍城市使用的砂石骨料的總量并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短期內砂石骨料開采的數量上升十分明顯。

  第二,湖州市實質性的執法措施降低石料開采是從2013年開始的。換句話說,湖州市雖然規劃從2009年就降低市內砂石骨料開采數量,但是并沒有采取較為嚴格的措施。從2013年開始,湖州市才開始大規模集中的執法行動,所以數量下降是從2013年開始的。

  湖州市在三年間做到了降低礦山石料開采數量超過一億噸的壯舉,主要措施不外乎三點:杜絕非法開采,減少礦山數量,減少每座礦山產量。這三點,在第三章節中會具體闡述,在這里不做過多贅述。

  總的來說,湖州市石礦開采數量急劇下降,但是原本以來礦山發展的經濟卻沒有因此放緩增速,湖州市礦業改革與經濟轉型配合比較完美。

  3.綠色礦山數量上升明顯

  從環保角度來講,減少開采數量當然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方式。但是砂石骨料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物資,不可能完全禁止開采。另外,這一行業創造的經濟價值、就業崗位也存在短時間內不可替代性。所以,在降低開采量的同時如何做到環保與開采共存,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但是,綠色礦山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建成綠色礦山需要巨額的資金。這是一些規模過小的礦山無法完成的。所以,建成綠色礦山的第一步就是減少小型礦山的數量,集約化生產。據統計,湖州市礦山數量從2010年的328個減少為2015年的不足250個。大型礦山比例由56.9%增加到70%。

  在完成中小礦山數量減少的改革后,湖州市政府才著手綠色礦山的整治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至今,湖州市共建成綠色礦山30余座(含8座國家級綠色礦山)。2015年,湖州市綠色礦山數量已經超過60座,這在全國名列前茅。

  表1:湖州市礦山建設情況數據表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三、湖州市石礦管理分析解讀

  上一章節中,我為大家介紹了湖州市石礦管理的現狀,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出湖州市砂石礦山開采比較規范有序。那么,為了做到這些,湖州市政府做出了那些努力呢?

  1.湖州市石礦開采政策解讀

  想要采取行動,必先有其對策。治理市內采礦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湖州市首先出臺了大量政策法規來規范石礦開采。首先從數量上來說,湖州市自2008年以來出臺了為數較多的政策規定,用于改革砂石礦山的開采。另外,湖州市對于國家及省級政策法令貫徹也是最為徹底的。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至今,湖州市出臺關于規范河砂及石礦開采的政策不下50次,其中2008年至2011年間就有40余次出臺或修改政策,經過仔細查閱,其中30余次是將砂石礦山及河砂開采規定修改至更嚴格的方向。

圖2:湖州市限制石礦、天然河砂開采政策數量趨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在這里,我們不是提倡大量出臺或修改政策。畢竟政策朝令夕改是不利于政策的實施的。比如在華東六省中,出臺或修訂政策最多的安徽省,在河道挖沙規范方面在六省中卻是做得最差的。但是湖州市如此密集地出臺政策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這說明湖州市近年來每次出臺或修改政策法令都是有實踐作為依據,并且逐步優化的。在圖表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在2013年后,湖州市政策修改頒布都直線下降,這說明改革的成效已經凸顯。

  其次,從政策規定的嚴格程度上來說,湖州市對限制開采的力度也是空前的。并且對于新礦山的審批工作也最為嚴苛。從限制方面來講,湖州市相關規定中出現“嚴格禁止”、“完全禁止”等絕對禁止開采的詞匯數量完全大于“限制開采”、“減少開采”等模棱兩可的詞匯。而對于審批新礦山方面,湖州市規定,小于年開采量50萬噸的礦山不予審批。這對礦山集聚化效應的提高是有莫大的促進作用的,前文也提到,只有規模較大的礦山,才能有改革自身的資金、人力等實力。并且此舉對礦山的科學化、企業化管理也有促進作用。

  2.湖州市執法情況解讀分析

  從湖州市近年來出臺的政策可以看出,湖州市對砂石礦山的改造工作非常重視。但是,僅僅出臺法律可能作用并不明顯,還需要嚴格的執法。

  湖州市對于礦山改革方面的執法我們分成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打擊與鼓勵。打擊體現在關停違規違法礦山,將違規違法開采的業主進行處罰甚至判刑。鼓勵主要體現在獎勵綠色礦山。

  在打擊違規違法礦山、河砂開采方面,湖州市政府可以說毫不留情。對比同樣比較嚴格的地區,值得學習的是湖州市政府出動的多為聯合執法,由擁有管理權的礦辦、國土局、資源局與擁有執法權的公安部門聯合執法,有效打擊了違規開采的現象。具體執法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3:湖州市限制石礦、天然河砂開采執法情況趨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當然,如果只對違法違規的礦山進行打擊,還是無法很好地建設起綠色礦山。湖州市政府對于綠色礦山的獎勵也是頗為豐厚。以安吉縣為例,獲得市級以上綠色礦山的獲得一次性2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省級綠色礦山的獲得一次性30萬元人民幣獎勵,國家級綠色礦山的獲得一次性50萬元人民幣獎勵。這還僅僅是縣級獎勵,如果加上市級獎勵,獎勵的數額是比較豐厚的。

  表2:湖州市礦山獲獎勵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再者說,建設綠色礦山完成后,對礦山的長期利益一定是有好處的,只是短期內經濟壓力巨大。湖州市此舉正是解除了礦山企業短期資金緊張的后顧之憂。

  獎罰分明的機制才使得湖州市礦山改革穩步發展。

  3.湖州市砂石礦山管理成效分析

  湖州市砂石礦山與天然河砂的整治成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是砂石礦山、天然河砂開采數量下降與規范開采比例大幅提高。第二是完成整治工作后,經濟運行狀況良好,經濟狀況仍然穩步上升。

  表3:湖州市礦山整治綜合情況表(單位:萬噸、座)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從數量上來看,湖州市礦山整治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那么,湖州市礦業經濟是否受到改革影響呢?從數據來看,由于礦產開采的總數大幅下降,礦產經濟總量下滑不可避免,但是單位礦山產生的降級效應卻是大幅上升。

圖4:湖州市礦產經濟、單位礦產經濟數量圖(單位:億元、萬元)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圖5:湖州市礦產利稅、單位礦產利稅數量圖(單位:億元、萬元)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從湖州市近年來單位礦產經濟與單位礦產利稅來看,湖州市生產砂石骨料的效率大大上升,但是,總量下降的礦產經濟與礦產利稅是否給湖州市經濟增長帶來負擔呢?

圖6:湖州市國民生產總值變化趨勢圖(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受全國宏觀經濟影響,湖州市2014年經濟增速放緩,但是對比全國乃至經濟增長最為迅速的浙江省內,湖州市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還是較小的。所以,湖州市改礦治礦并沒有給經濟帶來明顯負擔。所以在這里,我們可以比較明確的看到,湖州市礦產改革成效不僅是顯著的,而且是收獲頗豐的。

  四、湖州市砂石礦企業分析

 

廣東電視臺晚間新聞介紹第二屆廣州砂石展會和湖州新開元先進的理念及綠色發展模式


  1.公園礦山,環保第一


  要做到礦山綜合治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環保。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下簡稱湖州新開元)的轉型升級之路便是湖州全市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走進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整座礦山仍掩映在郁郁蔥蔥的綠樹中,有瀑布、有噴泉、有涼亭,說這里是公園,一點也不為過。

圖7:湖州市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


  湖州新開元實施毫秒微差逐孔起爆技術、封閉式石料輸送系統、高品質石料加工技術、廢渣廢水綜合回收技術等等技改項目,其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率達到99%。去年,新開元成為全國首批被國土部認可的“國家級綠色礦山”。


圖8:湖州市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遠景


  在礦山環保方面,湖州市可以說在全國做得最好的城市。上述提到的湖州新開元只是湖州眾多綠色礦山的其中之一。《湖州市市級綠色礦山管理辦法》給湖州礦山綜合治理樹立了更明確的方向:凡是在產的礦山,都必須達到市級綠色礦山創建標準;凡是治污不達標的礦山,一律停產整治。在這樣嚴格的規定下,加上綠色礦山巨大的獎勵,雙管齊下狀態下,湖州市綠色礦山數量大幅上升。

  2.綜合利用,節能減排

  除了排污過高,以往礦山的另一大弊端就是高能耗、高損耗。對于這些,湖州市企業的對策是資源綜合利用。以往的廢料,都是直接廢棄,以往的廢水,都是直接排放。不僅僅造成了環境破壞,更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如何將廢棄物綜合利用,一直是一個很難的問題,而完善綜合利用的前期費用,又使得問題難上加難。對此,湖州市的企業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針對石粉、泥土等固體廢料,新開元的做法是將石粉和泥土用于燒制陶器。而湖州通元石料有限公司則是利用廢水經過中水回用池的處理,建立了濕地公園。


圖9:湖州通元石料有限公司中水回收池與濕地公園


  湖州市企業采取的這些綜合利用的措施,不僅僅大大降低了損耗浪費,更做到了資源有效利用,改善了礦區的生態環境。讓礦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體驗大大上升,改善了工人的健康狀況,也大大提高了礦山對人才的吸引力。

  3.科學管理,舊礦復綠

  以往,砂石礦山一直是科學管理的黑洞。一些小型礦山連基本的工人安全問題都不重視,不佩戴安全帽進入工作現場、無護具高空作業比比皆是,更不用說企業化管理。此外,關閉或開采完畢的礦山完全得不到重視,經過開采后的礦山滿目瘡痍,青山綠水毀于一旦。此舉不僅僅破壞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土地浪費。

  對于這些,湖州市的礦山企業又是怎么改變的呢。在安全生產方面,湖州市在產礦山企業均已安裝了視頻監控操作系統,實施人工監管全智能化操作系統,并將礦山監管覆蓋到開采、加工、運輸等每個環節。視頻全部接入市礦治辦視頻監控中心進行實時在線監控,實現了政府對企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全監管。這一些措施雖然有賴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卻也顯示出了湖州市企業的改革決心。因為不管是對監控設備的維護,還是聘請專門的人員管理監控,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花費。看來,湖州市企業對于科學管理的改革也是不遺余力。

  在舊礦復綠方面,湖州市一年內共完成廢棄礦山治理21座,完成治理面積4030.5畝,其中復綠857畝,復墾630畝,騰出建設用地2543.5畝。

  表4:湖州市礦山復綠復墾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舉例來說,經過關停石礦,復墾土地。原來的九里石礦變成了生態農莊,梅山廢礦栽滿桃樹,而官帽山廢礦則變成了大片的油菜田。

圖10:德清縣礦山復墾俯瞰圖


圖11:長興縣礦山復綠景觀圖


  經過科學管理,相信礦山企業的生產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并且為開采完畢過后的復墾復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結束開采后有效的復墾復綠工作,更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兩者相輔相成,達到綠色礦山、科學管理的最終目的。

  五、湖州市砂石礦山改革綜合評價

  湖州市砂石礦山改革的成效是顯著的,最大的特點有三點。

  一:商用河砂開采全面禁止。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河砂開采成本非常低廉,帶來的經濟價值卻非常豐厚,但是過度開采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放棄這一塊巨大的有毒蛋糕,是非常難得的。

  二:礦山開采砂石數量下降明顯。一般來說,迅速降低的天然河砂開采量必定由礦山開采砂石取代,但是湖州市卻可以做到河砂開采與石礦開采同步下降。并且與此同時,建成大量綠色礦山。

  三:經濟效益提升。短時間內湖州市建筑用石料開采下降到原來的25%,但是礦產經濟下降卻不足30%,單位礦產經濟上升更是非常顯著。

  下面,中國砂石骨料網通過大量的數據刪選,選取最重要的幾組數據用于接下來的探討評價。



  在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四組重要數據,湖州市均向好的方向發展。要做到其中一條并不難。比如單單降低河砂開采,而通過增加礦山石料的開采來彌補,非常容易做到。再比如降低前兩項而犧牲礦產經濟。然而如果改革是這樣的效果,未免令人大失所望。但是,湖州市卻通過改革,同時做到了節能減排、環保又提高經濟利益的多重目標,不由令人感到振奮——看來對砂石礦山行業的改革的確有即經濟又環保的道路。

  六、結語

  對于砂石骨料礦山行業的整治由來已久。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改革狀況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有些成效的,也往往僅僅能讓人感覺差強人意。改革效果巨大而又成功完成經濟轉型的,大到省份小到縣城,屈指可數。湖州市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并不是偶然。重拳出擊,加大打擊力度;賞罰分明,提高獎勵額度;促進轉型,完善科學機制。只有在多角度共同發力,才能將砂石礦山改革的難題攻克。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