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太湖之濱的蘇州金庭鎮蔣東村村民突然發現,村里的太湖強制戒毒所宕口內,突然出現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據當地群眾反映,太湖戒毒所緊鄰太湖岸線,這里有不少原先開山采石形成的宕口,但如今,這些宕口里堆起了一座垃圾山,規模壯觀,臭氣熏天。“這些垃圾約有1.5萬立方米,成分主要是建筑垃圾、裝潢垃圾,也有少部分生活垃圾。”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副鎮長顧麗明說。
被扣的運輸船
7月4日下午,蘇州市金庭鎮副鎮長顧麗明在發布會上通報稱,7月1號下午,位于金庭鎮蔣東村轄境內的省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碼頭,停靠著八條用篷布蓋好的船舶,共裝載約4000噸疑似建筑垃圾,打算傾倒在戒毒所廢棄的宕口上。接到屬地村報告后,金庭鎮立即采取措施,當天下午組織公安、海事、環保、城管等部門趕赴現場處置,由海事部門扣留船只。
據初步詢問得知,這些船只均來自上海嘉定,與船主對接的是一家建筑公司,這家公司在夜間,偷偷通過吊車將垃圾從船只轉運到宕口。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趕赴現場的工作人員初步調查,偷運的垃圾基本為建筑垃圾。“上海市的生活垃圾是閉環管理,由環衛企業承運處理,在上海市域內進行全量處置,不允許外運。但是,上海市的建筑垃圾處理則是通過市場化機制。”
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規定,上述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定,建筑垃圾是源頭申報、卸點備案。經查,本次被運往蘇州的建筑垃圾,既無申報,消納地點也無備案,因此屬于“偷亂倒”行為。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向江蘇省傾倒垃圾的事件,已經不止一起。去年5月,上千噸的生活垃圾被從上海用船偷運到江蘇無錫惠山區洛社鎮掩埋。頗為諷刺的是,去年7月份,《新華日報》曾刊發報道稱,上海有關部門開始調查垃圾轉移傾倒至江蘇問題,江蘇警方也對此進行立案調查。但一年之后,相同的問題再被曝出,是舊疾復發,還是問題一直都在?但這至少說明,上海垃圾偷倒江蘇已是一個老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是巨大的利益驅使著此類事件屢次發生。據媒體報道,此次太湖的垃圾是由昆山市錦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從上海嘉定運送而來。而這家公司與太湖戒毒所于今年的3月8號簽訂了卸土合同,合同規定太湖戒毒所將接收300萬方,大約400萬噸的渣土。合同當中顯示按照每方7元來接收渣土,預計全部接收完畢后,將產生超過2100萬元的收入。
另外,據當地一名官員透露,扣押貨船停靠的簡易碼頭屬于戒毒所,而該碼頭已被戒毒所承包給了私人,用于運送砂石材料。
現代城市的垃圾處理,雖已有垃圾排放權交易這種市場化運作模式,但它是以公平的貨幣交換為基礎的。而上海垃圾偷倒太湖事件卻完全變了味:上海環衛機構既沒有與蘇州方面簽訂垃圾交易協議,將垃圾外包給中介機構后也沒有后續的跟蹤監督,任由其層層轉包,終致以鄰為壑的惡果。
長期以來,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置一直以市場化方式運營,但運營方式仍以外運、填埋為主,行業自律與政府監管一旦松懈,暗地滋生的“跑冒滴漏”將對上海及周邊地區環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而全國各地都較為火熱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在上海則剛剛起步。
6月16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利用的通知》,對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的資源化利用做出了相關規定,上海市終于在較為容易處理的廢棄混凝土上走出了第一步。
實際上,不止廢棄混凝土能夠進行資源化利用,目前我國現有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技術已經能夠對包括廢舊磚瓦等在內的大部分建筑垃圾進行再生處理,使建筑垃圾資源化、減量化,最終減少用于填埋的數量,節約土地資源。在我國,不少引發媒體大量關注的事件都成為推動相關地區進行調整的契機,而此次太湖垃圾偷倒事件或將成為推動上海建筑垃圾再利用發展的意外推動力。
據悉,蘇州警方已經介入調查,7月5日下午,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稱,針對媒體報道的大量垃圾從上海運到蘇州一事,已經成立專項工作組,全力配合調查,并派專人趕赴蘇州現場調查取證,事實一經查明,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目前已經要求上海市建筑垃圾管理行業展開全面自查。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