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利部消息稱,經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水利部已印發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充分發揮水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約束引導與支撐保障作用,切實提高區域水安全保障程度。筆者認為,《規劃》的提出將給京津冀地區砂石骨料市場帶來不小的影響。
資料顯示,京津冀三省市同處海河中下游流域,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1.1億人,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而由黃河、淮河、海河三條河流沖擊而成的華北平原河砂資源豐富,河砂一度是該地區建筑用砂的主要來源,經過各級政府的不斷整治,河砂開采有所收斂,但仍有不少不法分子為暴利鋌而走險,非法采砂行為屢禁不止,破壞水源與河道。
易水河非法采砂屢禁不止
而由于河北的水源源不斷地向北京、天津輸送,上游的水污染了,下游就喝不上清潔的水。眾多業內人士為此建議,應盡快解決京津冀三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調控和水環境監管等標準不統一,水資源開發保護與水環境治理難以形成合力的問題。
據悉,《規劃》以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為剛性約束,以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以流域區域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科學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京津冀水利建設目標與控制性指標。
京津冀加強水治理 河砂開采或將面臨更嚴規定
作為國家戰略,“京津冀一體化”恐怕是中國最熱話題之一。
北京作為區域發展中心,集聚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問題突出。天津發展腳步逐漸落后于北京,而河北強調服務京津,發展減緩,產生“周邊塌陷”、“環首都貧困帶”等現象。單從砂石供應上來說,從去年開始,北京地區限制開山炸石以及河道非法開采,由于河北省砂石資源供應的份額占北京市總體份額的40%以上,運距增加,一度造成北京地區砂石骨料價格瘋漲。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宋少民指出,本地區砂石骨料行業天然砂石盜采成本極低,嚴重沖擊了正規機制砂石企業,導致市場上砂石質量堪憂,甚至由于現階段市場上的砂石完全沒有級配可言,高校學生做混凝土試驗的混凝土和易性很難達標。
除去砂石品質問題,另一個突出問題是,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嚴重超采,非法采砂又屢禁不止,河道生態遭到進一步破壞,該地區已成為中國生態聯防聯治要求最為迫切的區域。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京津冀三地開始扮演“合伙人”角色。除去正在緊張進行的非法采砂入刑工作,類似《規劃》的區域性水環境治理文件必不可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規劃》的逐步實施,嚴格的水環境政策將倒逼各級政府采取更為嚴格的河道采砂相關規定,一些年長日久的頑固性“沙霸”也將在國家規劃的重拳下逐漸消失。
分區塊進行資源配置 部分地區砂石行業或難進入
針對京津冀區域資源配置,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指出,燕山太行山區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保護為重點,嚴格產業準入制度;山前平原區重點構建“山區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干線——骨干輸水渠道”為一體,覆蓋中東部地區的水源配置體系,發揮對京津冀水源統籌調配作用;中東部平原區通過南水北調東中線及引黃增加供水,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東部沿海帶加強河口綜合治理,加快海堤工程建設,保障沿海經濟區和城市防洪防潮安全。
砂石骨料行業與環境、水利的關系密不可分,行業規范化發展離不開對環境保護的支持。雖然華北地區河流含沙量較大,河口地區和砂資源豐富,但根據李院長的說法,東部沿海河口地區將加強綜合治理,河砂開采恐怕會受到限制;而在建筑石料用石材豐富的燕山及太行山區域,已經劃定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區域也許將對砂石礦山關閉大門,已經存在的礦山也將陸續關閉和退出。
區域性砂石供應巨頭或將出現
隨著《規劃》的實施,河道采砂限制逐漸增多,機制砂石的廣泛應用將成為必然。在機制砂石推廣方面,華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當屬河北省的冀東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金隅集團在北京地區擁有三條骨料生產線,集團砂石骨料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噸;冀東集團是國家建材行業大型骨干企業,2014年3月成立冀東砂石骨料有限公司,其華北地區的砂石骨料線分布在河北唐山、河北淶水、北京順義,年產量均在百萬噸以上。就在不久前,冀東水泥、冀東裝備與金隅股份同時發布公告,唐山市國資委正在與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籌劃戰略合作。
一旦兩家企業整合完成,京津冀地區或將出現砂石骨料供應巨頭,徹底改變京津冀地區市場格局,而大型規范化企業的入場,也將提升京津冀地區市場上的砂石質量,促進行業升級。
在水泥行業陷入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時,大型水泥集團進入砂石骨料行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將帶動行業向大型化、規范化、環保化發展。由此看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推進如冀東、金隅等企業進行行業整合的同時,也在推出如《規劃》等促成行業規范化發展的指導文件,對砂石骨料行業發展的影響可見一斑,值得關注。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