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經濟虹吸效應很明,原本主要依靠河道、土地開發挖掘獲取的河卵石、連砂石不能作為建筑砂石骨料的長期穩定供應保障。由于資源條件限制,當地連砂石資源不能連續穩定供應的情況下,成都本地砂石骨料主要靠周邊建材基地供應,可供應的生產基地甚至超過100公里,成都砂石價格一度高居全國前列。近兩年,公鐵聯運打通之后對成都本地砂石市場沖擊比較明顯,砂石骨料價格呈現下行的趨勢。
在砂石陸路運輸方面,成都打通了公鐵聯運的制約環節:成都有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砂石建材基地靠近鐵路貨站,通過鐵路集裝箱運輸的模式形成一條完整的裝卸銷鏈條。這種模式對市場和貨源兩端的要求都比較高,目前在成都砂石市場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
作為房地產建設重要的建筑材料,盡管現階段砂石骨料的總體需求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受益于大都市的虹吸效應,成都的整體需求還是有一定的存量。近期,國家出臺很多政策,加速基礎建設項目開工和落地,從市場需求來說砂石骨料會迎來一輪新的刺激。西部地區基礎建設潛力很大,實現從“蜀道通”到“蜀道暢”還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長的發展時間。
從市場表現和趨勢來看,我對砂石骨料的前景和未來充滿信心。我認為砂石行業必須要深耕細作,只要聚焦產品,有歷史淵源和技術沉淀的企業會越來越好,砂石骨料加工裝備行業會面臨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我一直認為砂石骨料加工是一個高度定制化的項目,除了設備精益求精外,在設備配置相近的情況下,誰把工藝玩的更透,比如同樣產能和規模的耗電量越少、碳排放越低,更貼近雙碳要求和客戶需求,誰就有未來。低碳環保、綠色運營、智能智慧符合當下國家倡導的發展理念,也必然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砂石項目的規范化和規模化很大程度上是近年來砂石骨料業主身份的不同帶來的需求變化。各地政府從資源端開始控制,綠色建材產業園集中供應成為大趨勢,砂石供應渠道明確、集中且規范,這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從規范性來說,國企央企參與會讓行業要求提檔升級,將砂石骨料加工打造成綠色低碳科技型工業是必然。
從設備制造端和綜合服務商角度來看,不追求精益求精就會被市場淘汰,客戶對砂石骨料加工項目的綜合需求呈現出綠色、低碳的要求,這離不開每個細節和參與人員的專業度,我們聚焦小細節,放眼未來長遠發展。
任何時代都會有優勝劣汰,明宇盛達將堅持以高質量設備為依托、高水平設計為原則、高素質團隊為保障,把設備、設計、投融建、運營、共融合作等每個版塊的服務都做到極致,在砂石骨料行業中堅持做最優秀的技術裝備集成商和礦山綜合服務商,服務好每個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