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省乃至全國已經批建的最大的機制砂生產基地,福建南安小光山年產2000萬噸機制砂項目一直備受業界關注!據砂石骨料網獲悉,小光山一期項目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產,時產砂石骨料成品約2000噸。
據悉,小光山礦區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項目總資源量6039.30萬立方米,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礦山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采、綜合利用等,該項目由福建育華和中國二冶組成的聯合體于2019年4月中標,開采設備共投資3億多元,設計年產碎石、機制砂約2000萬噸。根據《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加快推進機制砂項目配套礦山采礦權出讓工作的通知》,本項目被列入福建省機制砂配套礦山項目,將打造成福建省最大的機制砂生產基地。
小光山地處石井鎮西部,地理結構特殊,花崗巖石礦藏豐富。然而,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些企業利欲熏心,非法野蠻開采石礦,小光山山體破壞嚴重,千瘡百孔,植被消失,揚塵漫天,廢水橫流。由于山體風化砂較多,大量山體砂石隨雨水沖進附近的后井水庫。一方面,導致庫區淤積嚴重,水庫庫容減小,水庫防洪、灌溉功能大為降低,嚴重威脅水庫的安全運行;另一方面,開采造成的粉塵流入水庫,附近生態鏈也遭到嚴重破壞,周邊群眾苦不堪言。
為此,當地政府重拳出擊,從2017年開始陸續對小光山附近礦區進行整頓治理。特別是小光山項目的順利實施,對標“綠色礦山”標準,有力地推動礦山的科學有序開采和綜合修復治理,帶動補植復綠、水庫清淤、水土保持,礦區山體和周邊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在泉州地區高速公路建設的材料供應上,福建育華控股集團占據四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滿足集團客戶單位對產品高質量需求中,福建育華在機制砂石生產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確保設備選型和產品品質的科學把關。
小光山項目將原礦中優質花崗巖打造成高端石材,對礦渣料進行資源綜合利用,制成優質砂石骨料成品。針對山上風化砂較多的特點,專門定制水洗制砂線,將含沙高的部分直接進行水洗處理,嚴格控制成品含泥量等指標。經過整形之后的機制砂粒型、級配更加優良。
據介紹,小光山一期項目使用順達重礦的全套設備,包括1臺1400旋回破、8臺圓錐破和4臺立軸沖擊破。經過三級破碎整形,機制砂成品細度模數在2.8-3.0左右,水洗之后,機制砂粒型級配、含水量和含泥量等指標可控,特別適用于高速公路、高鐵等重點項目。
小光山一期項目現場負責人告訴砂石骨料網記者,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門對機制砂生產的支持和扶持,小光山在生產優質原材料的同時,積極開展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和水土保持工作,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并取得積極成效。與以往相比,今年福建地區砂石市場價格和銷量均不理想;與之前機制砂供不應求、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不同,今年市場要求較為挑剔,且價格在較低位徘徊,噸價約50元。
砂石骨料一度被認為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者。近年來,隨著行業業態改變,砂石骨料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多贏。作為一個資源型產業,砂石骨料網呼吁地方主管部門給予砂石企業更多政策支持和幫助,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