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砂石市場峰會暨首屆春季訂貨會
MEETIN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致辭
王會長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近年來,受宏觀形勢和國際環境影響,建材行業砂石骨料市場用量和價格雙雙下滑。尤其在2023年,我國砂石需求量約為151億噸,同比下降4.49%,行業經歷了一個寒冷的冬天。
王會長表示,砂石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基礎,浙江是長三角主要供應基地。為做到穩價與保供并重,維護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領導要求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務必保持清醒認識,繼續深化改革,加大調控力度,在2024年全省將實施建筑石料穩價保供行動,妥善處理好增量與存量、數量與質量、保障與保護、開發與修復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完善采礦權科學設置與投放機制,按照礦地綜合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修復的結果導向,合理確定礦區邊界,科學設置采礦權。要進一步完善“準入管控、入庫管理、指標調控、計劃出讓”的采礦權投放機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出讓計劃管理,控制采礦權出讓節奏,嚴控超大規模采礦權投放,科學投放采礦權。切實維護礦業權市場平穩運行,保障砂石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致辭
陳秘書長表示,砂石作為混凝土中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與管理對混凝土的性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和耐久。一直以來,浙江省混凝土協會作為混凝土行業協會組織,高度重視砂石骨料的發展情況。據統計,2023年浙江省共有預拌混凝土企業741家,產量約3億方,比上一年減少1.42%,整體產量呈下滑趨勢。同年,浙江省混凝土行業建設用砂使用量為3.2億噸,建設用石子的使用量為2.7萬噸,相較2022年減少了1.4%。
陳秘書長提出,目前,浙江省混凝土行業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混凝土需求量有所下降;二是原材料價格下跌、混凝土價格整體呈現偏弱運行態勢;三是應收賬款回款形勢嚴峻。砂石骨料與混凝土行業相互依存,共同支撐著建筑行業的安全。希望未來大家繼續秉承合作精神,加強溝通協作,保障高質量砂石骨料的供應,努力對抗建筑市場低迷的問題,攜手并進,共同開創混凝土和砂石骨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和美好未來。
致辭
李總表示,中國交建是砂石骨料的大型采購終端客戶。2023年,中交集團商品混凝土消耗總金額229億元;地材消耗總金額301億元(近5億噸),其中石料消耗總金額185億元,砂82億元,粉煤灰10億元,其他地材24億元。砂石的采購,在中交集團,都是通過二三級公司結合項目需求在市場采購。這幾年,一直和砂石骨料網以及行業同仁共同探討市場行業發展情況和趨勢,思考如何在新形勢新趨勢下,通過整合和優化資源去創造價值,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李總表示,在砂石骨料采購方面,2023年,中交集團聯合中建西部集采公司,在長三角區域,結合雙方需求,開展了砂石骨料的集采工作,這項工作得到了大家的響應,砂石骨料網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謝!這項工作尚在推進中。主要是想通過這樣一個嘗試,總結完善后,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經濟圈以及其他地區去推廣應用。
李總指出,目前,砂石行業業態發生重大變革,供需關系的改變,產業數字化的加速演進,行業生態面臨重構。這些都需要行業內企業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同時,也希望砂石骨料網能多組織行業同仁需要的專項會議,一同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服務建筑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加快形成砂石行業新質生產力 迎接行業全面競爭時代》報告
王院表示,當前我國面臨著國際貿易摩擦、房地產下行、地方債務危機等問題以及行業自身傳統產能嚴重過剩等仍將直接影響建材行業企穩回升步伐。據統計,2023年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9%,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整體呈下降趨勢,建材全行業已經到了換擋轉型的十字路口,產業發展不平衡矛盾進一步凸顯,必須從更高層次、更加系統的層面提前做好統籌謀劃。
王院指出,目前,砂石行業新過剩與老過剩并存、小微砂石企業占比較高、缺乏標準、認證體系、質量保障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王院對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建議對砂石類采礦權出讓進行省級統籌;二是建議開展綠色砂石的標準研究編制和應用;三是建議進一步加快小微砂石企業淘汰力度;四是建議盡快建立砂石質量、生產相關認證體系及監督機制。在大環境進入下行周期或者發展平臺期,全行業可聯手協同促進行業健康、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
浙江砂石料市場分析與展望報告
邱廳表示,長期以來,浙江省的建筑用砂石料,山多儲量大,開發規模大,管理規范早,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砂石料采礦權管理的制度、做法、經驗。2023年浙江砂石市場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礦山平均規模擴大,同比2022年增加50萬噸/年,達482萬噸/年;二是出讓總資源儲量7.43億噸,較2022年增加3.14億噸;三是出讓平均成交單價差異大,玄武巖礦最高35.8元/噸,砂巖礦最低僅6.5元/噸;四是地方國企拿礦占比高,出讓22宗中18宗由地方國企競得,占比85%;五是成交單價創新低,較2022年下降24%,僅13.6元/噸;六是政策處理成本高,平均政策處理費用5.9元/噸,高于近五年平均值、七是開采量持續下降,累計開采石料3.45億噸,較2022年下降6.93%。
邱廳表示,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影響、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浙江砂石資源市場呈“量減價跌”走勢。截至2023年底,浙江已設砂石可供開采礦山儲量約36億噸,按近5年每年平均開采量4億噸左右計,可開采9年多,總體處于飽和、超飽和狀態。目前,砂石市場需求依然低迷,2024年砂石價格戰或將貫穿全年,建議要更加關注砂石產業上下游協同和產業鏈整合、砂石統一大市場建設、新質生產力發展、高端機制砂及浙江砂石料市場。
2023年國內房地產市場投資運行情況以及2024年發展態勢分析
榮總指出,十九大以來,我國房地產政策圍繞供需關系變化,逐步從高壓調控轉向放松。2023年,中央層面不斷推動政策調整,持續推動“三大工程”、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短期推出降首付和利率的政策,推動需求釋放。從市場銷售端來看,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億平米,同比下降8.5%;銷售金額11.66萬億,同比下降6.5%。從市場供應端來看,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11.1萬億元,同比下降9.6%。從資金來源來看,202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2.7萬億元,同比下降13.6%,行業整體融資仍然疲軟。
榮總表示,2024年房地產行業的總體趨勢仍處于去庫存階段。為穩定經濟及房地產發展,短期政策措施以層層減碼,降低限制、增強補貼為主,激發需求釋放;中期發力三大工程,穩定房地產市場投資;長期建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保障市場基礎需求。樂觀預期下,若2024年經濟持續恢復、置業意愿改善,疊加城中村改造如期推進,銷售規模或可實現小幅增長,但在銷售市場修復緩慢影響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行態勢或難改。
上海砂石料市場分析
陳老師表示,據統計,2023年上海市混凝土生產量7308.79萬方,消耗建設用石7000多萬噸,各類砂約6000多萬噸。目前,進入上海市場砂石省份,主要以浙江、湖北和福建為主,其中福建上升勢頭比較足,相對而言浙江有所減少。
陳老師指出,目前,進入上海市場的砂石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上仍有相當數量的未經整形石屑,粒形和機制砂泥粉含量偏高沒有得到顯現的改進,石屑冒充機制砂時有出現,使用的體驗較差。為此,陳老師建議,一是流通領域建立誠信考核機制,礦山不與不誠信經銷商合作;二是減少大于25粒徑比例,對砂石的粒形要給予重視;三是研究如何改善作為砂石交易流轉質保書管理;四是評選合格供應商,篩選行業領軍企業和講質量誠信有業績的骨干企業,從合格供應商名錄里選擇材料供應商。
國泰公司砂石全類別產品介紹
曹總表示,目前,國泰公司現有一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和大小礦山項目10余個,總資源儲量達1.5億噸,年產能約為5500萬噸,礦山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沿海地區,均毗鄰貨運碼頭,運輸方便快捷,并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砂石產品與服務。
曹總表示,國泰公司生產出的砂石料較好,擁有4中大型砂石礦山。其中,秋竹礦區所生產的碎石壓碎值為10,可用于C40混凝土,機制砂占比達50-70%;升港礦區所生產產品以水洗為主,碎石壓碎值為5,可用于C100混凝土;樓岡山礦區所生產碎石壓碎值為8.2,可用于C80混凝土;豐源礦區石質為凝灰巖,所生產的碎石壓碎值為5,可用于C130混凝土等等。并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方案,滿足不同客戶的規格要求。
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綠色建材與工程應用技術中心副主任錢曉倩
《機制砂品質及未來》報告
錢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了機制砂與河砂之間的區別以及打造高品質機制砂需要注意的問題。他表示,機制砂主要的歸宿還是要被用于混凝土中,提高機制砂的性能也就能間接提高混凝土產品的質量。和光滑圓潤的河砂不同,機制砂表面粗糙不平,放大來看,河砂還是砂,機制砂就是一堆小石子。從粒徑關系來看,粒徑越大,河砂與機制砂的差異也就越大。因此,降低粒徑能夠縮小機制砂與河砂的差異。
錢教授指出,高品質機制砂需要關注比表面積、母巖強度、壓碎指標、礦物組成(鈣質、硅質或硅鋁質、鐵質)、生產加工方式、物理性能(吸水率、表觀密度、空隙率)、絮凝劑、細度模數等。尤其在細度模數上,生產企業應將機制砂細度模數努力控制在3.0或2.8以下,并從源頭對材質有所控制,以保障機制砂品質。他希望通過砂石同仁的共同努力,讓砂石行業成為有影響力的行業,機制砂成為深受歡迎的產品。
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集采分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劉士紅
《共建骨料-混凝土產業鏈生態,實現鏈合共贏》報告
劉總表示,當前混凝土行業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產業集約度低、利潤持續收窄、產業生態整體收弱等艱難局面,企業也面臨著產量下滑、產能利用率低、凈利潤下降明顯、應收賬款高企等難題。在此形勢下,混凝土企業更趨向于采購綜合成本低、產品質量匹配度高、供應穩定、質量控制有反饋及時、價格聯動的骨料產品,以此來看,未來行業將朝水泥、骨料、混凝土“三位一體”、產業鏈上下游聯合等鏈合共贏方向發展。
劉總指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混凝土企業預計實現商混產量26.3億方左右,已連續兩年產量下降。此外,混凝土與工程面虧損加大、骨料行業疲態已現,為共建骨料-混凝土生態生態價值,中建西部建設現已同海螺水泥、金隅冀東水泥、華新水泥、華潤水泥、紅獅水泥、中電建等大型水泥和礦產資源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經營業務覆蓋全國24個省市。
《質量與服務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報告
徐董表示,近年來,禾林控股借助乍浦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便于海船運輸、貨物裝卸、內河運輸,完全實現海河聯運。自2018年與浙江海港嘉興港務有限公司簽訂《建材港口作業合同》以來,每年的吞吐量均保持良性穩定的倍數增長。
徐董介紹,2023年禾林控股完成卸貨量830.8萬噸,平均每天銷售砂石骨料近4萬噸,借助優越的地理優勢及資源優勢,2024年將繼續努力拓展市場份額并實現持續增長。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產品質量要求,禾林控股后續計劃成立中心實驗室,聘請技術專家,將產品、技術、服務打包銷售給客戶,幫助客戶提升商混質量和技術研發能力,加強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卓越產品與服務鑄就行業新標桿》報告
徐總表示,在砂石骨料業務上,浙江交通資源投資集團堅持“主導浙江、布局省外、探索海外”思路,重點圍繞“兩江一海”區域開展布局。目前已有16個礦點,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關中平原,資源權益儲量超20億噸,設計產能超1億噸。同時,公司產業以“礦產資源“為“主體”,新材料產業、傳統建材產業為兩翼,擁有“浙交礦業”“浙交瀝青”等品牌。
徐總指出,浙江交通資源投資集團作為全品類機制砂石供應服務商,公司產品覆蓋普通混凝土用砂石骨料全規格,精選優質母巖、機制砂技術性能優異、混凝土用碎石性能優異、產品質量穩定。在供應鏈服務方面,公司具備礦山+資源供應鏈公司多邊聯動優勢,以穩定保供為基礎,致力于打造砂石骨料供應生態圈。2024年,公司計劃銷售7000萬噸骨料,力爭成為國內綜合交通資源開發運營龍頭企業和砂石骨料行業領軍企業。
2023年砂石行業市場基本面分析及2024年市場走勢預判分析
肖總指出,2023年宏觀經濟發展不及預期,房地產投資下降,全年砂石需求量為151.72億噸,同比增速4.49%,湖北、陜西、河南、湖南、湖南、福建等地需求收縮較明顯。另外,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全國新出讓砂石類采礦權的數量有所增加。但新增總儲量及批復產能都在收縮。
肖總提出,長三角、珠三角依然是規模型大礦的新增地,2024年將是頭部企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產能釋放大年。其中,長江流域千萬噸級下水礦產能增量達3.05億噸,同時長三角地區還將面臨著來自長江沿線、北部沿海及南面福建來料的“T”型沖擊,銷售壓力巨大;珠三角千萬噸級礦增量達3.3億噸,全面覆蓋需求端,市場競爭態勢或更加激烈。
3月30日,“2024全國砂石市場峰會暨首屆春季訂貨會”順利召開。
下午,福建國泰港口發展有限公司、灤鑫(唐山)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陽新媧石礦投新材料有限公司、彭澤縣宏浩麻山礦業有限公司、九江恒晉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依次舉行了企業專場對接訂貨會,來自砂石企業、港口碼頭、經銷商、工程用料單位等多方人員面對面交流探討,直接對接相關需求。
當下,砂石行業業態和供需關系急劇變革,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對砂石企業來說,市場需求萎縮,供給不斷大幅增加,市場份額被擠壓,利潤也在逐漸下滑。對工程單位以及貿易商來說,盡管砂石骨料供應量增多,但供應穩定、價格合理、品質優異的優質合作商較少,且由于工程貨款大多非現金結算,直接對接砂石企業難度很大。對港口碼頭來說,近些年政府部門大力發展港口建設,不少散貨建材碼頭吞吐量巨大,地理位置也很優越,但是在行業內卻知名度并不高,碼頭運轉率低下。
此次舉辦專場訂貨會,旨在更好地打通供應端和需求端信息壁壘,幫助用料單位更好地找到優質的供應商,幫助砂石企業尋找更多合作伙伴、拓寬銷售渠道。交流環節,訂貨會雙方主要圍繞價格行情、船運物流、石料供應、產品質量、港口對接、產品價格、運價、南北方石子質量等問題進行多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