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骨料網訊】礦業,一直被認為是環境破壞的幫兇。在大多數人眼中,礦業開發與環保境保護很難協調。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戰略的實施,浙江在礦產開發,特別是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走出了一條協調發展的新模式。遂昌金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日前,浙江省礦業聯合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潘圣明、中國砂石協會副會長/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紹武、砂石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砂石骨料網創始人李華一行前往遂昌金礦交流學習。遂昌金礦董事長何益民、總經理賴信強等人熱情接待了來訪嘉賓,雙方就礦產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以及與旅游產業結合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早在唐代上元年間,已經有采冶活動。據宋史記載,在北宋元豐年間,就已經有人在遂昌采冶金銀礦產,2011年,遂昌金礦又成為浙江省唯一的國家首批礦山公園。
為保護和利用礦區特有的礦業遺跡資源,2005年7月,原國土資源部批準建設浙江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礦山公園的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融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于一體,以期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浙江省礦業聯合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潘圣明指出:在浙江礦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遂昌金礦堅持“生態立礦”的綠色發展指針,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綠色發展原則,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方面值得砂石行業同仁學習借鑒。
遂昌金礦董事長何益民坦言,通過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一方面有效地利用與保護了歷史悠久、獨特的礦業遺跡,使礦業遺跡資源得以永續利用;另一方面使礦山資源危機得到緩解,并實現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礦山公園,從4A到5A是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遂昌金礦將金礦開采的古老歷史、工藝和遺址與生態旅游有機結合,希望打造旅游文化產業。歡迎各界朋友建言獻策,打造礦業領域開發的全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