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談砂石行業,需要搞清其中兩個幾乎“涇渭分明”的板塊:工程骨料以及民用砂石。
貴州多山且石質優良,交通建設需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項目建設需平整山地,該省工程項目形成了自建臨時砂石廠的歷史“傳統”,工程骨料應用技術水平高超,且開全國機制砂生產使用先河,交通建設骨料需求旺盛。
相比之下,由于山石資源豐富且優質,民用正規砂石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工程建設難以成為其主要客戶。由于設點較多且非法采礦點控制不力,貴州民用砂石礦點偏多但產量普遍不大,工藝水平較落后,集中度低,然而產能卻普遍過剩,企業生存艱難。
由于大量自采工程骨料的存在,貴州省的砂石行業竟然同時呈現領先與落后、繁榮與低迷的特質,該省無疑是我國砂石行業中獨特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屢開先河 工程骨料技術成熟需求高漲
時間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貴州貓跳河水電站建設時期無天然砂可采。水電九局組織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制造安裝了國內最早的人工砂石系統,生產出合格的建筑砂。
早期的《人工砂的生產與使用》手稿(部分)
由于天然砂奇缺,“我們全省工程建設,幾乎都使用機制砂。”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梅世龍曾表示。貴州省北盤江特大橋、清水河特大橋工程中,機制砂普通強度高性能混凝土、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等先進砂石應用技術得到了驗證。
2019年,中國鐵路總公司部署高速鐵路機制砂混凝土箱梁制備及結構性能關鍵技術研究課題 8月23日,中國高速鐵路機制砂預制箱梁首次2.5級破壞性靜載試驗在貴州省獨山縣取得圓滿成功,貴州省機制砂應用范圍再次領先全國。
在砂石應用技術領先的同時,貴州省交通等工程項目砂石需求也同時高漲:
2013年到2018年,貴州省累計建設高速公路5764公里;
根據貴州省“六網會戰”行動,該省啟動實施路網、水網、電網、地下管網、油氣網、互聯網基礎設施“六網會戰”,未來四年完成路網投資6100億元、地下管網投資360億元。
然而,由于建設過程中的廢石綜合利用以及大量項目臨時采石場的存在,工程建設帶來的巨量砂石需求卻較少能夠滲透到民用砂石領域與正規砂石礦山。
基礎薄弱 民用砂石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2014年,貴州省就印發了《關于加強砂石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將砂石礦山數量由5677個減少到1855個。根據貴州省工信廳數據,截止2018年底,該省有砂石骨料企業和站點1786家,其中合規砂石企業約1500家。
近十年來,貴州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十分顯著,2017年之前,貴州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2018年增長15.8%,增速居全國第1位!但迅猛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似乎并未給民用砂石領域帶來明顯起色。
在全國各省區市中,貴州省砂石企業數量名列前茅,但整體價格、技術、規模水平較低,單體企業實力微弱,在當前的行業轉型升級浪潮面前顯得十分單薄。
2019年8月28日,“貴州省機制砂發展情況及黔砂石出山專題調研座談會”在貴州工信廳舉行。會上,貴州省砂石協會會長武聲國分析了該省砂石行業現狀。
貴州省砂石協會會長武聲國(左)
武聲國表示,貴州省砂石礦權布局過多,具有“小、散、亂”的特點,沒有形成規模以上砂石骨料生產企業;各礦山企業機械化裝備落后,生產的砂石產品結構單一;沒有編制相關行業規范,企業生產工藝及產品質量不高,管理不規范。
可以看到,由于歷史原因,貴州省民用砂石與工程骨料在規模、技術、底蘊上均存在巨大的差距,仿佛兩個不同的行業,這也是“貴州似乎有兩個砂石產業”這一提法的由來。
當前,貴州省主管部門在積極推進本省砂石行業規范化發展,民用砂石無疑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沒有市場就沒有未來,貴州省巨量工程建設能否惠及正規砂石礦山?民用砂石與工程骨料兩者有無可能進行互補、協同發展?你所在地區砂石產業如何?
歡迎行業同仁留言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