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水利局于2019年6月20日在岳陽市政府門戶網發布了《關于征求<岳陽市河道砂石統一經營管理辦法>意見的通知》。
《通知》強調,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河湖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砂石資源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經營管理的實施期限由岳陽市人民政府確定。
征求意見7月20日結束,期間內沒有收到相關意見。
岳陽市河道砂石統一經營管理辦法
(草擬稿)
第一條 為加強河道采砂管理,確保防洪、供水、航運和水生態環境安全,根據《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湘政發〔2018〕33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河湖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砂石資源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經營管理的實施期限由岳陽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是河道采砂統一經營管理責任主體,應建立以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水利(砂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公安、財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對河道采砂統一經營管理工作的領導。
縣水利(砂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公安、財政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
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是落實控總量、控范圍、控時段、控船數、控功率等“五控”和安全生產以及各專題論證報告措施的責任主體。
第四條 縣水利局(砂管局)應會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財政等相關部門編制統一經營管理實施方案,報市水利局審批。
市水利局應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地方海事、農業農村、林業、財政等相關部門審批縣里上報的統一經營管理實施方案,并報省水利廳備案。
第五條 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統一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
(二)落實控總量、控范圍、控時段、控船數、控功率的措施;
(三)落實防洪影響、通航影響、水產種質資源影響、河道砂石資源地質調查評價、環境影響等專題論證報告要求的措施;
(四)落實安全生產以及水上交通安全的具體措施;
(五)落實生態監測評估的措施;
(六)繳納河道砂石資源費。
第六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與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簽訂開采合同,不得轉包、分包。
第七條 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應按省財政廳和省發改委相關文件繳納河道砂石資源費。
第八條 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應按《湖南省河道采砂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湘水發〔2018〕24號)的規定,由縣水利局(砂管局)統一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同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做好河道采砂許可證審驗工作。
第九條 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河道采砂許可確定的時間、地點、開采范圍、開采高程(深度)、作業方式和采砂控制量等進行開采;
(二)設置采區作業標識、圍欄;
(三)及時清運砂石、平整棄料堆體或者采砂坑槽;
(四)不得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擅自設置砂場、堆積砂石或者棄料;
(五)不得違反有關通航安全規定,不得向航道和通航水域拋棄廢棄物,不得妨礙航道暢通、損害通航條件;
(六)不得危及水工程、水文、橋梁、隧道、管線、環境保護等設施以及岸坡安全;
(七)提供相關資料,接受監督檢查;
(八)法律、法規有關河道采砂的其他規定。
第十條 河道采砂統一經營管理全過程實行票據制,運砂船憑票接砂,采砂船憑票結帳,公司憑票結算,市、縣河道采砂管理機構憑票計量。
“河道砂石采運憑單”由市水利局印制,一式四聯,第一聯為存根聯,第二聯為運輸船稽查聯,第三聯為公司記帳聯,第四聯為工程船結帳聯。
第十一條 市、縣水利局(砂管局)應在砂石運輸的重要地段加強砂石運輸的稽查。凡無“河道砂石采運憑單”或提交的采運憑單數量少于實際運載量的運砂船,應當補足“河道砂石采運憑單”后方可放行。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十二條 砂石開采計量以河道砂石采運憑單為依據,縣水利局(砂管局)逐月核量統計,上報市水利局。
第十三條 縣水利局(砂管局)應在采砂船上派駐旁站監管員,對現場采砂行為進行監管。
第十四條 縣水利局(砂管局)應建立河道采砂監控系統,對河道采砂現場進行在線監控管理。
從事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安裝監控設備,不得損壞、干擾或者擅自拆除。
第十五條 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應建立簽單發航制度,確保水上交通安全。運砂船舶裝運河道砂石,應持有簽單發航憑證。未取得簽單發航憑證的,不得航行。
市、縣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對運砂船舶簽單發航憑證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 當年開采量達到年度計劃時,由市水利局下達停采通知書,實施統一經營的國有企業必須立即停止開采,并將采砂船撤離采區,集中停放,加強管理,嚴禁盜采。
第十七條 未取得采砂許可證的采砂船應在交通海事部門指定的地點集中停放,無正當理由,不得擅自離開。
禁采期取得采砂許可證的采砂船應在交通海事部門指定的地點集中停放。
第十八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建立河道采砂生態監測和評估制度,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定期對開采區進行地形測量和水生態環境狀況評估,并報告市人民政府。
第十九條 市人民政府組織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地方海事、農業農村、林業等相關部門定期評估實施效果。未達到實施方案要求的,應及時停止執行或者進行調整。
第二十條 市、縣水利局(砂管局)應根據工作需要,會同交通海事部門依法對采、運砂船舶有效證件、采運憑單和采、運砂情況進行稽查。加強執法巡查,嚴厲打擊違法采、運砂行為。
第二十一條 市人民政府建立河道采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區域聯動、部門協作、糾紛協商處置機制。統一管理標準,加強對重點水域、邊界水域的共同管理。規范采砂、運砂秩序,避免區域間無序競爭。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