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似乎總是和破壞為伴,礦業如何實現與環境和諧統一?遺留下的廢棄礦山可利用資源有限,修復之后能給當地留下什么?
在山東泗水,惠豐農業用循環經濟促進生態修復和產業扶貧,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實現對廢棄礦山綜合治理、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2019年,惠豐農業公司實施的泗水縣礦山修復項目被生態環境部推薦并成功入選了“全球110個減貧原創案例最佳案例”。日前,砂石骨料網傳媒總監王婷婷等人前往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實地了解這個享譽盛名的“生態農業+礦業治理”踐行者,并在惠豐農業產業基地進行了深入溝通。
惠豐農業公司遠景
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在全國率先探索出非財政投資礦山生態修復 循環經濟利用的新模式,集“礦山修復、固廢利用、新型建材、生態農業”于一體,利用土地修復過程中對固廢及復墾土料進行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獲得的工業收入,支撐生態修復全部投資。針對魯西南地表保水性不好、長期缺水的問題,惠豐農業利用專業技術實現超低成本泥漿沉淀造田,形成濕地水系。至今,惠豐農業流轉周邊廢棄山區8000余畝,復墾土地2000余畝。
據了解,泗水縣原有選礦企業200多家,2008年政府將所有選礦廠全部關停,2011年泗水縣政府積極探索廢棄礦區治理新思路,引進社會資本,2019年惠豐農業項目得到社會各界認可,模式得到廣泛的宣傳和報道。
2007年,董事長孫澤嶺通過招商引資來到泗水,當時對生態修復的概念還處于初級階段,對發展生態農業種植的概念模糊,惠豐農業項目是在實踐過程中一步步總結優化而來。2011年,明確生態農業發展方向。惠豐農業按照800-1200元/畝的價格流轉土地帶給村民的收入,遠遠高于村民自己搞農業種植、靠天吃飯的收入,而且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從事新的工作。惠豐農業的各項種植、運輸等工作,盡量優先當地農民,利用產業興農的路子,更多地帶動周邊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惠豐農業礦區生態
據悉,孫澤嶺董事長提出了對礦山固廢“吃干榨凈、百分百利用”的循環經濟創新理念,投入巨資進行技術研發,在礦山固廢利用技術層面走在了全國礦山固廢綜合利用的前列,使礦山固廢實現了低成本環保達標以及較高的資源綜合利用率,其產業化水平屬國內先進水平,為廢棄礦山環境治理、廢棄礦區生態修復做出了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
由于改變了傳統的固廢利用模式,項目將固廢利用從單一的鐵精粉提取變為鐵精粉提取、優質建筑骨料開發、生態復墾綜合利用,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泗水縣圣水峪土地修復項目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現已成為國家工信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工程項目,首例推廣復制的“柘溝鎮尾礦綜合利用新型建材產業化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環境保護與能源節約2017中央財政投資重點工程。
惠豐農業平復的土地種植瓜果
在公司通過招商引資方式接手圣水峪鎮廢棄礦區土地修復項目之前,當地也曾多次推行還耕復墾。但由于當地尾礦及修復巖體中鐵品位較低,傳統土地復墾的成本和技術一直無法有效解決資金投入和高效利用的難題。針對這一問題,惠豐農業通過技術手段先將鐵精粉從廢棄巖礦和軟巖土中的混雜體提取出來,再將處理后的無尾礦的土壤還耕復墾。
惠豐農業另外還解決了如何平復土地、利用土地的問題。惠豐農業將原本大量亂堆的廢棄表土、風化砂等填平,形成新的適宜種植的土地。對廢棄礦山中的廢石進行加工,一方面面向市場銷售,解決周邊地區砂石骨料供給難題,另一方面,全面考慮砂石骨料加工與生態農業之間有哪些可關聯的長期發展規劃。
惠豐農業砂石生產線
惠豐農業建有年產600萬噸砂石骨料生產線,采用旋回破+圓錐破的工藝模式,經水洗處理,生產高品質機制砂石。每天大量的廢水處理問題曾一度成為困擾惠豐農業的難題:傳統直排的方式與周邊生態農業嚴重相悖,且不符合國家的生態環保政策;結合周邊有足夠的復墾土地建蓄水池、可不用藥劑沉淀,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避免水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會對周邊植被產生不利影響。
為了讓礦區各項生產加工與生態農業更加吻合,且保持生態環境多樣性發展,惠豐農業先后根據礦區實際情況規劃、利用地勢落差打造四五個大型人工濕地,一方面收集雨水,另一方面將砂石生產廢水進入池中,逐級自然沉淀。經過幾年的修繕和自然沉淀,除了初級沉淀池外,其他的次級沉淀池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惠豐農業也根據沉淀池的實際情況,投放了甲魚、大閘蟹、小龍蝦、淡水魚類等農副產品。
據了解,惠豐農業發展至今已經十幾年時間,期間一直在探索廢棄礦山治理和發展的模式。在發展中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生態農業前期投資大且回報期慢。盡管生態農業仍處于培育期,但是借助各大合作高校和科技機構的力量,惠豐農業已經對農業發展模式進行了長遠且完善的規劃,之后還將與文旅結合起來,打造“以工補農、以農促旅、三產融合、協調發展”的礦山修復新模式。
2017年,惠豐農業土地整理、廢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2016年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工程項目”,被山東省評為2016年省級重大技術創新項目。2018年,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項目”, 2019年獲得由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署以及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聯合評選的全球最佳減貧案例,并收錄進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中外減貧案例庫。
作為一家工農復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惠豐農業在土地修復的同時把有價值的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形成了“政府規劃、企業實施、群眾監督”的全新廢棄礦區綜合治理模式,值得行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