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廣東砂石行業:興于開放 腳步從未停歇

來源:砂石骨料網
時間:2020-11-30
廣東石場由改革開放而興,因政策引導而規范,憑自我變革而實現引領。數次大范圍整治、數次大范圍升級,在我國砂石行業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該省砂石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機遇,有隱憂,更有挑戰!

廣東石場由改革開放而興,因政策引導而規范,憑自我變革而實現引領。數次大范圍整治、數次大范圍升級,在我國砂石行業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該省砂石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機遇,有隱憂,更有挑戰!

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提速與基本建設大發展讓該省被迫成為較早直面砂石礦權審批與管理、供應與需求、生產與環境等多方矛盾的地區之一。在基本無先例可考的情況下,廣東省采石場行業實現由亂到治,誕生了大量具有參考價值的管理經驗。

政策放開 經濟繁榮

催生海量采石場

20 世紀 80-90 年代,我國大江南北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尤其是其沿海地區迎來飛速發展時期,政策放開,人流集中,經濟繁榮,在 90 年代初 GDP 增幅更是一度超過 20%,在此后的經濟增速也是一路領跑全國。與此同時,廣東省基本建設項目超常規發展,平地起高樓,城市大拓展,建筑砂石需求激增。

7.jpg

而當時的“政策放開”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策略上,在礦權管理中也迎來了在我國相關領域 具有深遠影響的“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政策,中央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集體、個體齊上陣,充分發揮采礦積極性,加快經濟發展。

1986 年,我國頒布實施《礦產資源法》,允許個人采挖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礦產資源開采實行審批制度,當時不存在礦產資源有償取得的概念,而是通過交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實行有償開采。

政策放開,砂石需求強勁,廣東省采石場數量迅速增加,到 90 年代初,該省采石場數量最高峰時達到 12000 家。然而,由于采石行業發展速度過快,造成布局不合理、管理困難,亂采濫挖、破壞環境、安全事故等問題頻發。

數次整治 規范發展

采石場數量一降再降

面對野蠻生長的砂石行業,廣州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發布《關于整頓市區采石場的通告》,對未領取許可證、重點地區內以及沿線采石場采取限時關停措施,并列明成為重點發展石場的相應條件,培育規范化生產企業。

1999 年,《廣東省采石取土管理規定》出臺,該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加大了執法力度,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采石場被關停。到2003年,廣東全省采石場僅剩2375家,與高峰時期相比銳減近10000家,至2001年,原廣州市屬八區的采石場開采史徹底結束。據統計,1989年至2003年,僅廣州市就關閉了1003個采石場,部分礦點啟動人工復綠工作,復綠面積超500萬平方米。

雖然清理成效顯著,然而在彼時的2375個石場中,小型企業近九成,在合理布局、開采方式、礦山復綠等多方面仍不盡如人意。

2003年7月1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做好全省采石場整治和復綠工作的通知》,將珠江三角洲城市列為重點地區,力爭通過3-4年整治,使禁采區石場全部關閉,全省采石場的數量控制在1200家以內,其中珠江三角洲控制在200家以內。以深圳市為例,該市采石場最高峰時達600多個,而到2005年,深圳市采石場數量則需控制在12家。

8.jpg

昔日珠三角采石中心——“小南沙”的采石場變身水鄉樓盤 

圖源:廣州南沙發布

與此同時,按照“誰破壞、誰治理、誰受益、誰復綠”的原則,廣東省還要求絕大部分關閉石場進行復綠,其中,南沙區采石場復綠后收獲1萬余畝土地,東升石場平整土地復綠后收獲 7萬多平方米場地,白云區穗華一石場則規劃成為鳳凰山旅游度假村……

在成就面前,廣東省砂石行業規范整治并未停歇,繼1999年、2003年的重磅政策后,該省又分別于2008年、2014年印發《進一步推進全省采石場整治和復綠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省采石場管理》相關政策,采石場總數繼續下降:2014年控制數量由1200個調整為1150個,同時對現有采石場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不符合規劃要求、達不到最低生產規模、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重大水土流失、嚴重污染環境等情形經整改不合格的采石場依法關閉和復綠。

廣東省采石場政策出臺時間表(部分)

22.jpg

得益于連續數十年、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指導,廣東省砂石行業中至今仍有從上世紀 80 年代就開辦石場,篳路藍縷、不斷緊跟政策需求推陳出新的砂石企業,其中以東升實業、谷城集團等為代表,保留了該省石場發展的歷史記憶,同時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建筑石料。

碎石穩定 砂料緊缺

全省加強建筑石料保障

經過多年的合理規劃,廣東省此前布局的砂石礦山碎石產能與實際需求匹配度頗高。

根據廣東省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站 2020 年發布的數據,該省 2019 年建筑碎石需求量約 6.9 億噸,同年本省供應量約 6.5 億噸,加上以廣西等地區為代表的外部供應量,全省建筑碎石供需基本平衡。

然而,廣東省合法建筑用砂的供應卻缺口巨大。該省2019年建筑用砂需求量5.6億噸,而本省河砂海砂供應量僅0.7億噸,石粉供應能力約2億噸,缺口超2億噸,缺口主要由省外開采的海砂彌補。然而,這部分運往廣東的海砂多是從臺灣海峽、海南等地無證開采,無法溯源、留下建筑安全隱患。

建筑用砂材料缺口問題如何應對?廣東省正在做合法海砂開采以及高品質機制砂推廣兩手準備。

為推進海砂礦權出讓,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曾于2018年頒布《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掛牌出讓工作規范》,而真正開始大規模落地則是在2020年5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廣東省海砂開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后,計劃自2020年起連續3年組織海砂資源市場化出讓,每年向市場投放約10片海域6000萬 -7000萬立方米海砂資源。其中,2020年計劃投放的海砂資源量約 1.16億立方米,分布在湛江、珠海和江門海域。

10.jpg

另一方面,廣東省也在大力推進機制砂生產與應用。2020年10月,廣東省機制砂推廣應用現場會在清遠市舉行,由廣州谷城集團承辦。本次現場會的指導單位包括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足見該省對機制砂推廣的重視。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廖江陵在現場會上明確表示,廣東省將解決建筑用砂矛盾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必須充分認識機制砂推廣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推進廣東省機制砂的生產和應用。

于同年 10 月發布的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強我省建筑石料資源保障工作的通知》則鼓勵建筑石料采礦權人按建筑碎石類產能同步配套 20% 以上的機制砂產能。支持鼓勵現有采石場增設機制砂生產線。而《通知》要求全省建筑碎石總產能 3 億立方米,或意味著廣東省鼓勵配套的機制砂產能在 6000 萬立方米以上。

與此同時,從 2020 年開始,廣東省拉開了砂石礦山密集出讓的序幕,以提高建筑石料資源保障能力。然而,資源密集投放卻遭遇砂石價格下行,廣東省未來砂石——尤其是碎石供需關系平衡問題格外引人注目。

大礦頻出 價格走低

產能過剩隱憂顯現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10月,廣東省出讓砂石采礦權共17宗,總儲量約13.36億噸,預計新增砂石年產能8434.5萬噸。10個月以來,無論從砂石采礦權出讓頻率、出讓規模還是新增產能規模,廣東省在全國都位居前列。

而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在廣東省新批復砂石產能近9000萬噸 / 年的背景下,2020 年廣東省發改委計劃安排重點項目1230個,總投資金額比2019年少300億元,項目投資有所回落,預示需求趨穩,砂石市場或已經由賣方市場悄然變為買方市場。

實際上,從廣東省砂石產能和需求數據中可以明確得知,該省亟需補充的是建筑用砂產能,而不是供需基本平衡的碎石產能。這一點從該省今年一路走低的碎石價格可窺得端倪。

2019年,廣東省碎石價格一路震蕩上升,全年最高價出現在12月份,同比上升13.91%;然而2020年該省碎石價格則從2月起一路低位運行,僅在臨近年底的10月底、11月初呈微漲態勢;分地區來看,2020年8月珠三角地區碎石出廠價約在70-75元/ 噸;而在去年同期該價格還是80-86元/ 噸,同比下降15%左右。大礦頻出后,廣東省砂石——尤其是碎石產能過剩的跡象逐漸顯現。

針對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2020年10月出臺的《關于加強我省建筑石料資源保障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大監督力度,嚴防盲目擴大生產規模。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數年中廣東省機制砂、海砂產能將邁入上升期,全新一輪砂石礦權投放與億噸級儲量砂石生產基地建設也將繼續落地,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大市場,如何調控與運營即將到來的大產能,將給廣東省砂石同仁及主管部門帶來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