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礦山原石資源、便捷的物流通道及廣闊的沿江沿海區域市場,讓長江流域成為砂石骨料產線布局的最佳戰略位置點之一。但隨著近兩年沿江多個大型砂石采礦權的陸續出讓,部分砂石企業也開始陸續投產,沿長江地區的砂石產能急劇膨脹,該區域砂石產能未來或將有過剩的可能性。
圖1 2015年長江中游大中型骨料線(部分)
2015年,砂石骨料網首次組織骨料·中國大型調研活動就深入到長江流域,彼時,沿江區域還鮮有已建成投產的千萬噸級骨料線,當時僅有華新水泥、海螺水泥及媧石集團等號稱擁有年產千噸的骨料產能。除此之外,當時在建的千萬噸級以上的骨料線僅有長九新材一期的3500萬噸/年生產線和日昌升集團在江西的6000萬噸/年生產線兩條。
至2018年,長江中游投產骨料線逐漸增多,僅湖北沿江地區骨料線數量就接近400條,而年產在500萬噸以上的骨料線數量也從2015年的2-3條增至7條左右。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的不完全統計,湖北、江西與安徽沿江2015年骨料產能分別約為4429.53萬噸/年、4677.75萬噸/年和7648.6萬噸/年。
2019年,長江中游骨料產能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便是長九新材一期3500萬噸/年骨料線于當年投產。受長九新材一期投產影響,2019年安徽沿江大中型骨料線產能首次突破1億噸/年,達到14282.8萬噸/年,較2018年底增長86.74%。截止2019年底,江西與湖北沿江大中型骨料線的年產規模也均較上年有顯著提升,其中湖北沿江骨料產能由2018年底的4429.53萬噸/年躍升至8376.72萬噸/年,漲幅近9成;由于九江地區多個千萬噸級骨料線仍處于建設階段,因此2019年江西沿江地區骨料產能增幅較小,僅上升3.24個百分點,設計產能也僅由2018年底的4677.75萬噸/年上升至當年年底的4829.4萬噸/年。
圖2 長江中游三省沿江大中型骨料線產量變化
2019-2020年,江西九江地區先后推出多宗大型骨料礦山采礦權,其中,三畈礦權、鄧家山礦區、北山礦區及白云嶺礦區的成功出讓將為沿江地區新增至少5000萬噸骨料產能,加上擬于2020年底投產的日昌升都昌項目,預計2020年底,江西沿江區域砂石骨料年產規模也將突破1億噸,達到13680萬噸/年。
2020年9月,沿江砂石巨頭華新水泥也拋出了新建骨料線的計劃;據悉,華新水泥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年產1億噸機制砂石生產線的建設計劃,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新建4000萬噸/年生產線以及技改擴產2000萬噸/年生產線,計劃2021年6月投產,二期新建4000萬噸/年生產線,計劃2021年12月投產。若該項目進展順利,明年6月起該項目就將向長江流域釋放6000萬噸砂石產能,年底這一數字則將增長為1億噸。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0年11月底,湖北沿江大中型骨料線的設計產能已達到17447萬噸,成為長江中游沿江第三個達到億噸級產能的省份,江西與安徽沿江骨料設計產能也分別達到13680萬噸和15531萬噸,長江中游沿江骨料產能或已突破5億噸大關。
圖3 2020年長江中游沿江大中型骨料線(部分)
截止發稿前,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了解到,南京云海特種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寶鋼金屬有限公司日前與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人民政府簽署框架性協議,三方將斥資百億元在池州青陽打造年產2500萬噸的機制砂石骨料基地,若該項目順利如期投產,沿長江江地區的砂石輸出總量或將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