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架設長度7公里的35千伏高壓電力專線通電,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永靖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進入最后的設備調試運行階段。至此,歷時2年時間、投資10多億元的甘肅建投“一號工程”高質量建成,為“十三五”收官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永靖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是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在整合永靖縣東山片區20多家小型砂石料企業的基礎上,以“全國一流 西北第一”為目標建設的國家級綠色智慧礦山。項目年產碎石1000萬噸、機制砂100萬噸、干混砂漿30萬噸,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建筑用砂石骨料生產基地。作為甘肅建投來說,也是近年來投資額最大的項目,項目依托全省首張20年期采礦權,是甘肅建投高質量發展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布局和資源保障。
項目由礦山開拓、排土場、地下溜破系統、地下輸送系統、破碎篩分系統、機制砂系統、精品骨料生產線、儲存放料系統、自動化裝車系統、干混砂漿生產線等組成,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項目采用溜井加平硐的開拓運輸方式,其主要粉塵產生點集中在地下,各車間、各環節均采用全封閉式廠房結構,配備有高效除塵器,具有超低污染、超低排放和高利用率的優勢,有效解決了傳統砂石骨料生產線粉塵、噪音、廢水排放以及廢渣堆積污染環境的問題。
按照“全國一流 西北第一”標準,產業園項目核心設備均采用國際、國內一流品牌,在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能耗,延長使用壽命。其中旋回破碎機、圓錐破碎機、立軸沖擊式破碎機選用芬蘭進口設備美卓礦機;圓形振動篩選用國內一線品牌設備南昌礦機;重型板式給料機選用北方重工設備;高頻篩選用美國進口設備愛斯泰克;給料機選用南通聯源機電設備;皮帶選用衡陽運機設備。
2020年,在全面建成產業園項目的同時,甘肅建投礦業公司響應國家新基建要求,與中國移動、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同打造全國砂石行業首個5G智慧礦山,通過引進5G、衛星遙感、物聯網、區塊鏈、AI等技術,做到礦區全工藝流程的無人化控制,實現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礦產資源的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目前,智慧礦山已完成礦區范圍內5G基站建設,完成中控系統模組搭建和10多項系統平臺的開發應用,取得9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和多項國家專利。在此基礎上,礦業公司依托與中科院、中國移動共同成立的“綠色智慧礦山聯合實驗室”平臺,聚焦國際、國內前沿技術進行成果轉化和科技攻關,積極為全國智慧礦山建設做出貢獻。
產業園項目自2018年下半年開工建設,歷經兩年時間,在面對山大溝深、場地狹小、無水無電以及高難度的工藝技術和復雜的地質環境,甘肅建投四建、七建、一建等施工單位發揮“大兵團”作戰優勢,克服種種困難,取得了巨大建設成果。其中僅土石方開挖740萬立方,使用炸藥454噸、雷管44.58萬枚,修建上山道路2.7公里,井巷開拓1580米,澆筑混凝土15萬立方,架設高壓鐵塔30座……
設備調試過程中,需要設計院、施工方、設備廠商、監理、礦區技術人員共同配合,按照工藝流程和設備類型,逐一進行單機空載試車、聯動空載試車和聯動負荷試車。共涉及破碎類、篩分類、輸送類、電器類、自動化控制類和獨立生產線設備2000多件,涉及調式點位8000多個。對于永靖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來說,設備調試屬于項目建設最后一百米沖刺,也是最為關鍵、最為細致的環節。這一百米既要快,還要穩,不能出任何差錯,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將會同建設單位共同把好最后一關,迎接項目的正式投產運行,樹立起全國綠色智慧發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