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回顧2020展望2021
2020年是高質量發展的元年。對砂石行業而言,這次踐行高質量發展與其他行業同步,甚至領先一步:2019年末、2020年初的一系列指導意見,奠定了2020年砂石行業發展的基調。砂石人也不負眾望,在踐行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更清晰的規劃和認識。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備受矚目。單就基礎建設方面來講,截至2020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3.79萬公里,較2015年末的1.98萬公里,相當于在“十三五”期間翻了近一番,穩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落實水利建設投資3.58萬億元。這些項目為砂石骨料市場需求奠定的堅實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可以斷定,高質量發展也將重塑砂石市場發展格局。我們也期待,2021,砂石人創造更多精彩。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全球經濟隨之震蕩。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對砂石人而言,這一年有喜有憂:砂石骨料從二季度開始復蘇,但價格總體相較去年下降10%左右。
一方面,砂石人不斷創新,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砂石專業研究機構不斷成立,第三方服務平臺不斷填補行業數據缺失的空白,一系列成績令人振奮;
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量價創下歷史新高之后,面臨市場用量腰斬。到期礦權不斷關閉,以華新骨料億噸線等為代表的大型項目開工亦或投產,讓砂石人心情起伏不定。特別是華新億噸線的開工,不僅標志著目前最大的生態修復項目啟動,砂石礦供給來源更加多元化,也意味著沿江地區砂石礦源供給將發生重大調整。
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各地方政府仍不斷推出大型砂石礦權,為砂石市場格局變化埋下伏筆……
2020年,究竟砂石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砂石骨料網與您一起梳理2020年砂石行業發展大事件。
1 高質量發展深入人心 從中央到各地方相關指導意見不斷出臺
2019年11月,由工信部牽頭、十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著砂石行業將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2020年3月,發改委等十五部門和單位印發《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砂石行業越發受到關注。
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浙江、新疆、甘肅、河南、安徽、陜西、山西、青海、重慶、吉林、四川、貴州、廣西、江西、湖南等15個省份已經下發省級指導意見,很多地市級主管部門也下發了詳細指導意見。(2021年仍在繼續)為了加強行業之間的信息流通,加強企業之間專項問題交流,砂石骨料網啟動砂石行業大規模調研活動,綠色礦山指導、裝備工藝技術專家、行業資深分析師、行業媒體及相關配套單位,有針對性的對區域代表性砂石企業進行調研,深入探討分析最新政策、生產工藝、行業及區域市場變化,找尋砂石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目前調研團隊已經走過浙江、江西、廣西、廣東、川渝、湖北等省份,2021年,砂石高質量調研活動仍將繼續深入。
2 新冠疫情下的機遇和挑戰并重
2020年,一場席卷全國的新冠病毒肆虐,國民經濟受到重創,經濟動力不足。國家大力推動基礎建設投入,砂石骨料市場復蘇,并成為市場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2020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58億元,超去年同期38億元,尤其是二季度,基建投資創造了新紀錄。2020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又一砂石需求高地在南部崛起;武漢城市圈、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等加快施工建設步伐。2020年12月,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
但2020年4季度開始,不少地區反映基礎設施開工率不足現象明顯。12月底,隨著疫情反復,基建開工形勢或更嚴峻。
3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推升全新高度 十四五規劃建材產業仍受矚目
為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2019年12月17日,《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自然資規〔2019〕6號)正式發布,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是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2020年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2020年,各地區也積極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相關工作。2020年11月,自然資源部印發《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為各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借鑒和參考。
我國建材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并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建材產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國基石”作用將進一步落實。
4 大礦出讓消息頻繁 礦業成為部分地區財政稅收一大重頭
隨著砂石市場供需格局的不斷變化,大型礦權出讓成為部分地區財政稅收一大重頭。2020年以來,廣東省陸續投放了多宗大型砂石采礦權,如此規模在廣東近年歷史上并不多見。一些經濟欠發達、礦產資源豐富的城市,也將礦產資源出讓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大型礦山出讓信息不絕于耳。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2020年7月,廣東幾宗天價砂石資源的成功出讓,刷新了人們對砂石資源價款的新認知:珠海竹仔嶺建筑用花崗巖礦價款超50元/方,珠海珠江口外的伶仃東海域使用權和開采權價款近200元/方。
另外,除去原本礦權出讓頻繁的江西、廣西市場外,河南、湖南大礦出讓消息不斷;近兩年較為沉默的安徽和湖北市場,也在下半年頻傳礦權出讓信息。
5 國有平臺組建消息不斷 砂石發展格局變化加速
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砂石骨料由于缺乏技術含量、粗放式開采等,民營企業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環境治理以及調節市場供給等要求,國有砂石平臺不斷涌現。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廬山市砂石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福建匯閩建材投資有限公司、連云港市交控黃砂有限公司、三亞城投眾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重慶市基礎設施建設砂石骨料供給保障平臺、湖南砂石產業有限公司、安徽交控資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國有/合資砂石公司相繼成立,另有不少政府主管部門加速組建砂石資源綜合治理及砂石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相關平臺。這些國有砂石平臺的成立,將改變以往砂石生產經濟效益優先的格局,對市場供給、品質等方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6 第三方服務平臺發力彌補行業數據缺失情況
砂石骨料行業發展時間較短,區域產業發展嚴重不均衡,且信息數據嚴重滯后,乃至部分數據完全缺失。為了彌補砂石行業數據空白,2020年11月18日,由徐工挖機獨家冠名、砂石骨料網發布的“2020版中國部分大中型知名砂石生產線分布圖”正式發布。經過近一年,砂石骨料網傳媒中心共統計全國各地大中型砂石骨料生產線816條,并詳細統計了各省部分大中型砂石生產線數量。
同期,“2020中國砂石行業產能20強”榜單正式發布,這是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結合現有數據、并與企業核實之后得到的真實數據,為判斷砂石行業發展情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
7 砂石裝備企業集中發力 發展腳步不停歇
隨著砂石行業越發受關注,砂石裝備企業也集中發力。
2020年6月5日,浙江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發行首日漲幅44%,成為國內首家砂石裝備上市企業;2020年8月24日,成都大宏立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首批18家上市企業之一;2020年7月1日,美卓礦機業務與奧圖泰公司的合并終于完成,美卓奧圖泰正式投入運營。2020年12月30日,上海辦公室正式開業;2020年12月28日,云南凱瑞特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攜手派克斯(上海)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及安徽馬斯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組建凱瑞特集團;2020年12月31日,廣西美斯達集團揭牌儀式在美斯達集團高新生產基地隆重舉行。
8 華新億噸線開工 大型水泥、建材集團加速骨料產業布局
2020年12月28日,華新億噸機制砂石項目和沿江礦山生態修復工程舉行開工儀式,華新年產1億噸機制砂石項目正式啟動建設,標志著水泥企業在砂石骨料布局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2020年8月,華新水泥公布2020年中報告,指出截至報告期末,華新水泥年骨料產能達4900萬噸。2020年下半年,華新水泥各地拿礦速度不減。
無獨有偶,中國建材旗下泌陽中聯、撫州南方等突破傳統灰巖舒適區,發力硬巖領域,拍下多個大型砂石礦權;截止至2020年11月,南方水泥對外披露,已獲取砂石資源儲量十億噸;華潤水泥、紅獅集團也加快砂石骨料布局。
9 砂石行業專門研究機構不斷成立
受制于歷史發展等原因,砂石行業專業研究機構缺失。
2020年,以浙江和廣東為代表的優秀大型砂石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大學院校等合作,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為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2020年9月22日,東升高品質機制砂創新中心、東升實業精品骨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科研實踐基地等機構正式揭牌;2020年9月28日,浙江交通資源投資有限公司砂石骨料研究院在舟山大皇山礦正式揭牌,同期還有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筑研究所共同建立建筑材料研發中心、與其他企業/院校產學研合作基地等6家合作機構集中揭牌;2020年10月28日,谷城礦業成立谷城機制砂新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10 政策密集出臺 生態環保貫穿全局
2020年,多重因素影響,砂石行業仍是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關注的焦點,綠色礦山建設、非煤礦山治理、機制砂石管理辦法、保護區礦業權處置等各種政策不斷出臺,生態環保貫穿全局。
財政部、稅務總局統一了礦產資源稅有關問題執行口徑,2020年9月1日,資源稅法正式實施,通過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資源稅從價計征為主稅率形式,砂石等少數資源品種則保留了從量計征的可選項,全國至少26個省區市砂石資源稅率全公開。
歷經三次審議,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寫入法律。這部法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保護法的出臺施行將形成保護母親河的硬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