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要構建完善以鐵路為主干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地級市之間當天可達。
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地級市之間當天可達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規劃綱要》在肯定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指出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具體來看,享受快速交通服務的人口比重將大幅提升,除部分邊遠地區外,基本實現全國縣級行政中心15分鐘上國道、30分鐘上高速公路、60分鐘上鐵路,市地級行政中心45分鐘上高速鐵路、60分鐘到機場。基本實現地級市之間當天可達。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半小時到達,中心城區綜合客運樞紐之間公共交通轉換時間不超過1小時。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2035年主要指標表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將以鐵路為主干
《規劃綱要》提出要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連接全國所有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邊境口岸、國防設施、主要景區等。完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絡,構建以鐵路為主干,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不含國際陸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郵路里程)。其中鐵路20萬公里左右,公路46萬公里左右,高等級航道2.5萬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個,內河主要港口36個,民用運輸機場400個左右,郵政快遞樞紐80個左右。
與各自獨立的鐵路線網、公路線網和民航線網不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是一個綜合的交通線網規劃,不局限于某一種交通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它由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最為關鍵的線網構成,是我國區域間、城市群間、省際間以及連通國際運輸的主動脈,是支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主軸線,也是各種運輸方式資源配置效率最高、運輸強度最大的骨干網絡。
根據已經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示意圖》顯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由6條主軸、7條走廊以及8條通道構成。其中6條主軸包括“京津冀—長三角主軸”、“長三角—粵港澳主軸”等,7條走廊包括“京哈走廊”、“大陸橋走廊”等,8條通道包括“京延通道”、“川藏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