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擁有天然河砂等豐富的砂石礦產資源,洞庭湖砂、長江及湘資沅澧四水優質河砂譽滿全國。隨著2017年以來河湖采砂的規范和省級層面啟動砂石土礦三年整治,各大社會資本紛至介入,湖湘砂石產業正在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媾變。
一方面,以南方新材料為代表的大型水泥集團加速布局骨料產業,國資背景平臺相繼成立,成為推動當地砂石骨料產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模式和區域市場情況限制,小微型砂石企業較多,現代化發展意識差異較大,將面臨大裂度焠煉的炙烤。
湖南省砂石協會會長李建科
日前,湖南省砂石協會會長李建科接受砂石骨料網專訪時,他的洞析擘畫出湖南省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
2019年,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拉開了全省砂石行業整治的大幕。根據《行動方案》,到2021年,湖南省砂石土礦(不含河道采砂)總數減少近40%,控制在220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由12%提高到30%以上。
李會長指出,當前湖南省砂石礦山數量已由2000多家減少到1354家。李會長直言,建議礦山的數量削減,顯然有利于全行業整體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但從市場需求來看,湖南省有6000多萬人口,近年來砂石年需求量基本穩定在8-9億噸,即使是大疫情下也沒有大起大落。因而,對根據資源分布適應市場需求的合理規劃與科學布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122個縣市區中約90個地區具有砂石資源稟賦,按照當前的數量每個地區平均都有十幾家砂石礦山,而熱需區域相對集中在長株潭及湖南自貿區輻射帶,運距長、運費高、交叉流轉多,障礙著整體發展高質量規模的形成。
李會長還指出,在國家和省級相關政策落實中,部分地方主管部門對政策理解有偏差,執行有“走樣”,導致地方給予礦山企業的指導不是很明朗,砂石企業發展缺乏明確方向;疊加砂石企業也普遍面臨礦權交易、勞動用工、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等剛性成本上漲,這些阻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都亟需解決。
在河湖采砂方面,在2017年東洞庭湖采砂問題被環保督察曝光,經歷較大范圍、較長時間停采后,湖南省水利部門近年在全省規劃了多個采區,恢復河道砂石開采。李會長表示,由于歷史上的長期開采,目前的河砂質量不比以前,河砂供應的空窗期和質量的下降也給優質機制砂推廣帶來了空間。為規范生產,湖南省還曾發布《關于建筑工程禁止使用風化巖機制砂的緊急通知》等規范,為機制砂的高質量供保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2020年12月21日,湖南省砂石大數據正式啟動運行
此外,為引領砂石綠色礦山的高質量建設,湖南省砂石協會已成立湖南省砂石大數據中心,將以數字化督導砂石產業生態鏈,指導企業日常生產管理活動,提升砂石行業整體的管理能力、安全環保水平,構建砂石行業創新、協調、綠色、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當前仍在執行的《行動方案》還提出,到2021年,生產礦山要做到“邊生產、邊恢復、邊治理”;綠色礦山達標率80%以上,其中新建礦山達標率100%;砂石土礦山“邊采邊治”臺階式分層開采達標率100%,開采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
李會長表示,希望主管部門對砂石礦山的規范、規模、產能都有均衡規范合理的安排,湖南省砂石協會也在緊鑼密鼓推動相關工作。李會長坦言,相信在主管部門的領導監督下、協會引領下,湖南砂石產業一定會經受住大考走向科學、規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