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五個部門召開會議,聯合約談了大宗物資部分行業的重點企業及協會。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一些品種價格連創新高,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本輪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國際傳導因素,也有許多方面反映存在過度投機炒作行為,擾亂正常產銷循環,對價格上漲產生了推波助瀾作用。會議明確,下一步,有關監管部門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加強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堅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近年來,砂石每年消費量達180億噸左右,單純產值(不含上下游如設備、物流等)也超過10000億元,且砂石單次采購往往少則幾萬噸,多則幾十萬噸甚至幾百萬噸,單次交易額往往最少數以百萬元計。無論從國家宏觀層面,還是市場微觀層面,不得不說,砂石骨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宗物資之一。
圖1.2015-2020年砂石用量、水泥產量、粗鋼產量統計圖(單位:億噸)
數據來源:砂石數據中心,國家統計局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測算,2020年全國砂石用量總量達178.27億噸,并且在過去幾年,除2018年砂石用量為167.71億噸外,其余年份用量均超過170億噸,2016年砂石用量更是超過180億噸。可以看到,相比水泥產量、粗鋼產量來說,砂石每年使用體量更為龐大。大宗商品本就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那么砂石單筆消費量是否符合大批量買賣呢?首先砂石使用范圍一般在于建筑用,一個普通基礎項目建設一般砂石消耗量都在幾十萬噸,重點工程項目甚至幾百萬噸數千萬噸消耗砂石。再看單筆交易額,以長江流域3萬噸船為例,根據砂石骨料網《行情通》統計,5月中旬湖北華新碎石(15-29mm)出廠價約為86元/噸,即每船258萬元。至下游上海增加物流成本及碼頭等各項費用后,每噸售價約120元/噸,即每船360萬元。如此大體量交易額,加上每年巨大消耗量,砂石骨料足以夠上大宗商品的標準。
然而在近期這次發改委牽頭的會議上,砂石并沒有與其他大宗商品一樣被點名提及。雖然砂石骨料用量大,交易額高,但對比其他大宗商品,砂石骨料也存在以下幾個特點,從而使得砂石無法像有色金屬、原油、糧食、鋼鐵等大宗商品一樣附加期貨屬性。其一,砂石交易量(噸位)巨大,倉儲成本高,基本即產即銷即用。其二,砂石產品附加值低,單位價格低,高總價主要靠體量支撐。其三,資源豐富、原材料價格低,不具有保值屬性。其四,雖然部分糧食等商品產品附加值也較低,但與砂石相比,生活必需品的屬性更強,且作為重要物資,各國政府均有儲備。綜合這些特點,砂石在多數關于大宗商品的文件及會議沒有被點名提及,也情有可原?;ㄩ_兩朵,各表一枝,也正是砂石的這些特點,造就了砂石行業資金流速快、配套物流體系龐大、從業人員數量龐大等特點。因此,雖然在部分有關大宗商品的政策或文件中,沒有對砂石產業進行點名,但越來越多的砂石相關政策出臺也昭示著政府對砂石行業的逐步重視。
今年以來,全國大宗商品市場詭譎多變,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價格暴漲后,隨著國際大宗商品、海運運價、國內調控、市場自發調整等因素,未來走勢難以準確判斷。砂石作為體量龐大的大宗商品之一,也被其他大宗物資或多或少影響與被影響著。此時,更需要準確數據來支撐對市場未來走勢的預判。
在2021年6月24-26日浙江湖州舉辦的南太湖論壇-首屆中國礦業(砂石)綠色發展高峰論壇上,主辦方將會邀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們解讀最新礦業政策,深入把脈十四五期間礦業政策變化,探討2021年砂石行業市場投資風險和競爭格局。歡迎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的行業同仁們親臨現場。
報名方式:
關注“砂石骨料網”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會議報名”,或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