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工信部牽頭、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圍繞行業發展目標、產業集中度等提出具體要求,標志著砂石行業即將由快速發展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十五部門又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味著砂石行業發展已開始從粗放發展向頂層設計、有序發展過渡。
在“兩山理論”提出十六周年前夕,為了加強行業之間的信息互通,加強與砂石企業之間的交流,砂石骨料網于2021年8月初啟動貴州站·砂石高質量發展萬里行大型砂石生產線實地調研活動。通過本次調研活動的開展,砂石骨料網對貴州砂石行業當前的市場供給結構、企業規模、綠色礦山建設等做了詳細調研。
地處我國西南的貴州省礦產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多方的努力下,貴州省砂石礦山數量已經由2014年的5000多家減少到如今的2000多家(如圖1所示),但砂石供給端的數量和結構仍有待進一步減少和優化;礦山巖性方面,礦山巖性方面以石灰巖為主,砂巖、白云巖等為輔;采礦權出讓方面,從2021年1-8月中旬部分貴州省砂石類采礦權出讓情況來看,新設砂石礦山最低規模小于30萬立方米/年的情況仍然存在。
圖 1 貴州省在冊砂石類礦山分布情況(截止到2020年初)
隨著近年來打非治非工作的開展,整體行業現狀有所改善,但資源無序釋放,單礦產能過低的問題仍然存在。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說,小微型礦山經濟貢獻率低,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限;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礦山規模小,使得企業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同時資源的無序釋放使得市場競爭加劇,共同造就貴州省砂石企業當前“生存難”的現狀。市場供需方面,貴州省合法砂石企業年砂石總產能約為12億噸,非法臨時加工點年砂石總產能約為3億噸,而貴州省目前年砂石需求量約為8.1億噸左右,貴州省砂石產能嚴重過剩。
為促進貴州省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避免砂石礦權資源過度投放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造成資源浪費的局面,通過制定貴州砂石行業規劃,從宏觀層面上,有效避免上述的問題的繼續存在;同時,為與貴州市場特點類似的地區砂石行業未來發展提供參考。砂石骨料網聯合中國建筑材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及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砂石行業現狀,從行業規劃、綠色礦山建設等6個角度對與貴州(西南)區域砂石市場提供建議。本文為建議之一,即“制定全省砂石行業規劃,規范行業未來發展”主要圍繞砂石行業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建議相關部門對已釋放礦權信息現狀進行統計,建立采礦權出讓項目庫。設立采礦權出讓項目庫,對已出讓礦權當前開采進度、開采規模等進行統籌,為后續采礦權出讓提供依據。
第二,結合市場供需現狀,產品特點,合理制定采礦權出讓計劃。基于采礦權出讓項目庫的數據,結合擬設礦權的市場供需情況、砂石產品運距短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后,制定采礦權出讓規劃。
第三,規范采礦權設置標準,提高行業準入要求。采礦權的設置秉承“規模最大化、治理面積最小化”的原則,盡可能釋放規模以上的礦權,避免“小、散、亂”行業現狀的復現,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延伸產業鏈,進行綠色礦山建設。
第四,制定礦山建設標準,誕生一批工藝先進、規模適當的地方優質企業。通過在生產工藝、廢棄物排放、安全生產、環保工藝方面,制定相應的標準,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優質砂石企業。
第五,加強區域性管控,嚴格按計劃出讓采礦權。按照區域發展及生態環境情況設立集中開采區,開采區內,合理設置保障批準立項的大型規模機制砂石生產項目配套采礦權。同時圍繞“項目類采礦權”設置適當的優惠條件,如工程建設項目和廢棄礦區生態修復項目,要嚴格按照工程施工設計或修復設計方案組織實施,應當設置采礦權的,可不受最低開采規模限制,可不受年度總量控制指標限制。
云貴川渝在內的西南地區地處內陸,砂石資源極其豐富,但砂石骨料行業相關政策落地實施情況并不理想,且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小散砂石企業仍是市場主體,凈采礦權出讓等形式尚未全面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礦山建設水平亟待提高,市場供需格局有待平衡,砂石骨料有序發展步伐相對緩慢。
2021年10月9-11日(9日報到),砂石骨料網聯合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將邀請東部地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領導,攜手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貴州省水泥協會、大型央(國)企和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在貴陽召開“黃果樹論壇·首屆中國(西南)砂石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峰會”,探討分析我國西南地區砂石骨料行業政策及市場現狀,剖析在現有情況下砂石產業如何踐行健康有序發展,深入探討“兩山理念”扎根西南砂石礦山生態保護的具體方法,推動政府部門與大企業一起整合區域資源,助力西南地區砂石骨料產業構建有序的生態體系。歡迎各位行業同仁報名參會。
報名方式:
關注“砂石骨料網”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會議報名”,或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