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由于疫情的動態發展,不少地區工程和基礎建設被迫按下“暫停鍵”。此前,砂石骨料網做過區域市場調查,開工率不足、市場需求驟降是普遍難題。也有一線從業者留言稱,當前多數項目仍存在籌備周期長、開工難、落地難的問題。砂石市場需求不旺,價格疲軟,未來發展趨勢不甚明朗。
在國際政治環境復雜、國內經濟發展阻障頗多的當下,為實現穩增長,各部門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緊盯重大項目建設和基礎建設投資,尤其關注交通、水利等行業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激活市場活力。
進入4月份,多地傳來多地傳來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的喜訊。據不完全統計,福建、湖北、安徽、湖南、四川、河北、江西、山東等地合計開工1043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合計約3.91萬億元。
面對市場普遍認為的基礎建設財政不足問題,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過去,基建投資最大的約束在于項目和資金兩個方面。在當前形勢下,未來基建投資并不缺乏增量資金。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指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除了政策支持的方向之外,市場更關注資金來源問題。過去,基建投資最大的約束在于項目和資金兩個方面。在當前形勢下,未來基建投資并不缺乏增量資金。
首先,加大財政預算內資金投入,發揮專項債撬動作用。今年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起步早、動作快。地方政府加快了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共儲備了7.1萬個項目。提前下達的1.46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額度中86%已發行完畢,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額度已全部下達。今年專項債將重點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九大領域,投入基建的比例或較往年進一步提高。各地方政府安排超過1100億元專項債用作重大項目資本金,將有效發揮專項債撬動作用。據估算,一季度全口徑基建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3000億元左右,而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7456億元。結合二者來看,預算內資金是一季度基建投資實現高增長的主要支撐。
其次,中國人民銀行重申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項目貸款將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資金增量。歷史上基建投資的波動,都與城投融資政策的變化密切相關,城投政策的風向是基建資金來源的核心影響因素之一。今年4月18日,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指出,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要結合自身業務范圍,加大對重點投資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要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按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不得盲目抽貸、壓貸或停貸,保障在建項目順利實施。再提“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意味著今年城投融資或將進入相對寬松的周期。隨著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儲備和落地,合理項目貸款投放也會加速,將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增量資金。
再次,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近年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投融資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基礎設施公募REITs、綠色PPP、開發性金融、地方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模式,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綜合投資能力,有助于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REITs為例,去年11個REITs項目共上市融資364億元。據統計,全國目前正實質性推進基礎設施REITs發行準備工作的項目近百個。據國家發改委投資所測算,按照6%至10%的不動產證券化覆蓋率,基礎設施REITs的潛在市場規模或在8萬億元至13萬億元之間。
最后,有效盤活沉淀資金。2021年9月財政部發布通知指出,在債券項目實施條件變化等原因導致專項債券資金無法及時有效使用時,允許地方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債券資金用途。這一舉措能夠有效解決實踐中遇到的資金浪費和閑置問題,有助于整合地方財政存量資源、盤活沉淀資金。
綜合以上方面,相關政策變化將推動基建項目落地和融資渠道更加順暢,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也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增長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