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并歸口,中國砂石協會、北京建筑大學等單位共同負責修訂的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GB/T 14685-2022《建設用卵石、碎石》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修訂的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對促進新形勢下我國砂石產品質量提升和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建設用砂》《建設用卵石、碎石》修訂背景
砂石骨料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用量最大的材料,廣泛用于建筑、道路、橋梁、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為造福城鄉人民生活、服務國民經濟建設需要作出了積極貢獻。砂石骨料品質直接影響建設工程質量,關乎國計民生和人民安居樂業。2011年,國家標準委發布《建設用砂》(GB/T 14684-2011)和《建設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自2012年開始實施,對引導和規范我國砂石行業發展、促進企業技術水平提升和保障工程建設安全性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和建筑工程快速發展,近幾年砂石行業一度出現供需失衡、價格高漲等問題,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為解決天然砂石資源面臨枯竭的現實問題,大力發展機制砂石已成為新形勢下砂石行業安全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但機制砂石性能指標不統一、來源渠道受限等問題阻礙了砂石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針對上述情況,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牽頭組織,中國砂石協會、北京建筑大學等單位共同負責開展《建設用砂》《建設用卵石、碎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以進一步增強砂石產品品質和供給水平,滿足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為砂石行業的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標準主要修訂內容
1、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
本次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修訂在保留了原2011版標準主要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術語,定義了機制砂片狀顆粒,“技術要求”修訂內容中,將砂分為三類,顆粒級配用分計篩余替代累計篩余,級配由三個分區改為兩個分區;規定了砂漿用砂的篩余量,給出了三類機制砂中片狀顆粒的含量指標“試驗方法”修訂內容中,對機制砂片狀顆粒含量的檢測方法步驟進行了規定。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更改了天然砂、機制砂的定義,增加了混合砂的定義、分類,增加了機制砂片狀顆粒的定義,修改了亞甲藍(MB)值的定義,分類中增加了特細砂的細度模數范圍,更改了I類砂的顆粒級配要求,增加分計篩余技術指標和細度模數要求,修改了機制砂石粉含量的技術要求、泥塊含量的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有害物質的技術要求,增加了I類機制砂片狀顆粒含量的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修改了堿骨料反應的技術要求,增加了機制砂堿-碳酸鹽反應試驗方法,增加了機制砂堿-碳酸鹽反應試驗方法,更改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的項目,更改了組批規則以及其他編輯性修改。
2、GB/T 14685-2011《建設卵石、碎石》
本次GB/T 14685-2011《建設卵石、碎石》修訂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修改了卵石、碎石的定義,增加了不規則顆粒的定義,修改了卵石含泥量的定義,增加了碎石泥粉含量的定義,修改了堅固性的定義,修改了顆粒級配的技術要求,修改了碎石泥粉含量和泥塊含量的技術要求,修改了針、片狀顆粒含量的技術要求,增加了不規則顆粒含量的技術要求,修改了巖石抗壓強度的技術要求,修改了吸水率的技術要求,修改了堿骨料反應的技術要求,增加了不規則顆粒含量的試驗方法,修改了壓碎指標的試驗方法,修改了出廠檢驗項目的規定,修改了型式檢驗的規定,修改了組批規則,刪除了骨料堿活性的試驗方法(巖相法),以及其他方面。
標準實施意義
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和GB/T 14685-2022《建設用卵石、碎石》是引領和規范我國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點標準。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對行業轉型升級、提升工程建設質量以及與國際接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在行業轉型升級方面,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中增加了I類機制砂片狀顆粒含量的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優化了骨料顆粒形狀,提高了I類機制砂的品質;GB/T 14685-2022《建設用卵石、碎石》中增加了粒形控制指標及試驗方法,科學準確地評價混凝土粗骨料的產品性能,有效滿足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需求,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提升建筑工程建設質量方面,GB/T 14684-2022《建設用砂》深入研究了石灰巖、白云巖等碳酸鹽類機制砂的潛在活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機理,增加了機制砂堿-碳酸鹽反應試驗方法;GB/T 14685-2022《建設用卵石、碎石》中適度調整了Ⅲ類卵石、碎石技術要求,有效保證了粗骨料母巖巖性多變背景下,混凝土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保障了建筑工程質量。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