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礦產資源管理處黨支部書記/處長彭光澤在《以礦產資源高質量開發利用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文中表示,十四五期間以及2030遠景目標,重慶將推進砂石采礦權“凈礦”出讓,以及持續推進建筑用砂石礦規?;s化發展,建設一批超大型石灰巖礦山,支持開發利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必需的能源礦產、非金屬礦物原料礦產和建材礦產。
然而,市場需求有限,產能過剩帶來“僧多粥少”的艱難局面仍在持續擴散,成本暴漲、博弈新變、淘汰加速,內卷壓力壓得諸多砂石人喘不過氣,短期內仍難得以消化。
在“去產能”的大時代背景下,過剩矛盾明顯還未得到根本解決的市場環境下,若再持續推出超大型砂石礦山,可以預見,行業“內卷”不僅會再加劇,而且新一輪的“熬死出局”也將會隨之啟程。屆時,或許又將有一大批企業會站到懸崖邊緣上,排隊退市!
再建“巨無霸” 擁擠的長江兩岸
近兩年,火熱的兩江流域(長江和珠江)吸引了諸多資本“淘金”,陸續出世的“巨無霸”礦山不斷刷新著資源價款的成交記錄,一度將砂石行業推向高潮。華新、海螺、冀東、中電建等企業錨定砂石骨料領域,多條新建大型砂石生產線盤踞在長江兩岸并開始密集投產,在東風勁吹的同時,這片資本熱土也在競爭中變得越發擁擠,產能過剩的警告之聲不斷響起,隱憂開始變得越來越真實。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2022年,長江沿線在建、擬建年設計產能在500萬噸級以上的砂石骨料項目數量超40個,且近一半的生產線產能在千萬噸級以上,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華新陽新億噸線。
另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十四五”期間,在產產能有半數退出的狀況下,長江流域的供應量至少仍達12.98億噸/年,屆時長江沿線或將呈現出砂石供應過剩的狀況。
砂石市場需求正逐步完成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再到“縮量市場”的跨越。
在長江航行的船舶 圖源:文匯報
“僧多粥少” 行業內卷持續
“投資成本攀升、利潤空間縮小,長江兩岸砂石企業倍感壓力?!标栃聥z石礦投新材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梁于友在西安理事會沙龍現場說道。
事實上,自地產行業頹勢傳染到砂石市場之際,這種情緒就已經在行業里蔓延開來了。而2022年經歷的市場“寒冬”無非是讓大家更深刻地意識到:曾經的高毛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靠實力說話才能“活”下來,而市場話語權也始終是屬于憑本事吃飯的人。
產能大規模擴充、行業出現博弈新變局,市場分化正在出現,“內卷”越發明顯而激烈。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一季度,除了地產行業繼續探底之外,水泥、砂石行業也在走下坡路。
據砂石骨料網觀察,一季度的砂石價格走勢多以“平緩”為主,但這要是放在“旺季”,多少透露著一些不同尋常。另外從企業調價幅度來看,相比曾經大10塊的調整,1-2塊的增幅多少有些小心翼翼。
對此,有業內人士透露,砂石行業“一塊錢定生死”的時代或許不遠了。
現階段,行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傳統驅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格局或將生變,房地產投資高峰已過,需求下滑、市場供應大幅增加、外部要求越來越嚴、企業內卷趨于嚴重。而如何找到更好發展路徑、避免行業無效內耗,以及在產能過剩無法避免的情況下,砂石企業如何更好地抱團取暖、協作共贏,是行業當下的迫切需求和首要任務。
希望,最終你能“熬”下來!
編輯:侯曉丹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