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云南省彌勒市人民政府發布彌勒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明確彌勒市將在“十四五”期間新增培育和建設1-2個大中型砂石資源生產基地,為重點開發對象的建筑用砂石土類采礦權將在這些基地里集中開采和管理。
但是,從云南目前的形勢來看,礦比較難賣。此前云南一宗儲量近2.6億噸的大礦,起拍噸價僅5毛錢都沒人要,最終在歷經三次流拍之后才被當地國企以底價拿下。在當前市場產能過剩加劇、行情普遍下行的情況下,這要是再出大礦,賣不出去的艱難局面或將延續。
無人問津的砂石大礦
含云貴川在內的西南地區地處內陸,砂石資源極其豐富,但砂石骨料行業相關政策落地實施情況并不理想,且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小散砂石企業仍是市場主體,凈采礦權出讓等形式尚未全面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礦山建設水平亟待提高,市場供需格局有待平衡,砂石骨料有序發展步伐相對緩慢。
然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在小礦遍地的云南難得出了一宗儲量近2.6億噸、年產700萬噸的砂石大礦,起拍價僅1.24億元,且無政策處置費,折合噸價算下來約5毛錢/噸,三次出讓竟無人問津,以流拍告終。該反常現象引來了行業數度圍觀,成交結果在當時更是一度成謎。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該采礦權——寧洱縣德化鎮干田大山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采礦權位于寧洱縣德化鎮干田村與窩拖村交界處,2022年7月,云南省寧洱縣自然資源局啟動第一次出讓,最終宣布失敗、流拍。
2022年9月,該采礦權啟動第二次出讓,結果仍以無人報價、流拍告終。
2022年11月,該采礦權啟動第三次出讓,半月后,寧洱縣自然資源局宣布再次流拍。
2023年1月,該采礦權嘗試第四次出讓,才終于由當地國企寧洱拓豐建材有限公司以底價競得,宣布塵埃落定。
事實上,該礦的數次流拍已經反映出,在2022年市場寒冬的嚴峻形勢下,砂石行業正逐步趨于理性。在現貨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再淘金新礦的結局大概率就是砸手里,本就難活的市場還要再經歷虧本的買賣,試想哪個冤種企業又愿意呢?
市場還需要那么多的中大型礦山嗎?
步入2023年之后,原本以為會回暖的市場卻并未按套路出牌,房地產行業頹勢難救,市場需求嚴重不足,砂石價格更是一跌再跌,如今長江沿線價格已跌回元旦前水平。
如今,市場十分擁擠這個事實在行業里已經是不成文的共識,地方財政想通過出讓礦山轉移土拍收入銳減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當前的市場真的還需要那么多的中大型礦山嗎?這些礦山出世之后,產品又銷往哪里呢?
即便如規劃里說的,“十四五”期間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對砂石土類礦產資源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大,但這個需求空間又還剩多少呢?
“我這砂石料,今年不好賣,沒人要,你那好賣嗎?”此前一位ip顯示為云南的網友留言道。“貨難賣、價難起、旺季不旺”這些詞從去年說到今年,砂石行業形勢不容樂觀。
在長江航行的船舶 圖源:文匯報
且不說兩江流域“僧多粥少”的市場現狀已經讓不少企業感到頭疼,沿線企業紛紛表態要抱團取暖、共克時艱、穿越寒冬,激烈的市場競爭正加速著砂石行業的優勝劣汰,成本攀升的同時,價格卻還在繼續下跌,利潤的加速縮窄讓部分扛不住的砂石同仁直呼轉行,另謀出路。
根據砂石骨料網5月中旬全國最新報價來看,長江沿線碎石、機制砂價格普遍下跌,6毛錢/噸的漲幅在12元/噸降幅的對比下,顯得微不足道。
被稱為淘金熱土的長江、珠江市場尚且如此,何況本就相對封閉、落后的云南市場呢?難以想象,到時又將有多少企業面臨“賣不出去”的窘境,又有多少企業最終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呢?
編輯:侯曉丹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