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一個包容開放的區域,產業“老三樣”——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這三朵產業之花艷冠群芳,全球知名。僅省會長沙,就有工程機械行業的翹楚——中聯重科、三一集團,有極端工況均可穩定施工的山河智能,有最早跨界布局砂石產業的水電八局,有綜合性大型國家甲級勘測設計企業——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
然而在百花齊放的形勢下,砂石產業發展卻略顯不盡人意:標桿性企業數量、規模等方面和經濟發展都不太相符,當地老牌民營企業只有凡泰礦業、明濤礦業等為數不多的代表,本地砂石企業做大做強任重道遠。所幸一些大型水泥和建材集團在這里布局,找到了新的產業園一體化發展模式,并與當地國企、民企、平臺公司合作,搭建新型現代化合作發展平臺。
在這里,湖南省混凝土行業龍頭企業——華南材料(原南方新材料)通過收購并購、競拍模式,率先布局砂石產業,打造標桿企業,引領湖南砂石高質量發展。
大型水泥企業海螺、華新在水泥業務基礎上,布局砂石骨料產業,打造新型產業園。
外來民企也看中湖南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著豐富綠色礦山建設經驗的浙江臨亞集團亦在此布局。
在外來力量加速進入之際,本地企業也不甘示弱:老牌民營企業深挖產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地方國企致力打造省內砂石龍頭企業,意欲為全省軌道交通及其它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國企力量。湖南砂石市場生機盎然。
1、華南材料:湖南砂石高質量發展的示范 湖南省混凝土行業的龍頭企業——華南材料有限公司(原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總部位于湖南長沙。 近年來,華南材料通過收購、并購、競拍的方式,加大了對骨料業務板塊的發展布局,也是引領當地砂石綠色礦山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其中,臨澧南方是湖南第一家年產1000萬噸綠色砂石礦山,也打造了湖南首個露天礦“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汨羅南方是中部地區產能最大的綠色礦山之一,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復綠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桃源南方則是華南材料要打造成地區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標桿企業的范例。 臨澧南方是生態文明理念堅定踐行者,預計總投資100億元打造5G智能園區,通過一、二、三期的建設,形成“礦山+骨料+水泥+鈣基材料+新型墻體材料”的綠色一體化循環產業鏈,降低物流成本,拓寬產品銷售半徑,提升產品競爭優勢。近年來,臨澧南方大力發展數字化礦山、自動化產線、無人化發運,實現多系統零延時的互聯互通。 該園區于2022年5月被選為湖南省“5G+智能采礦”典型應用場景、湖南省“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據了解,項目一期整合新安鎮境內10家石灰石礦山企業和8家石灰石經營公司,投資10.8億元建設兩條智能化生產石灰石選礦及砂石骨料生產線,綜合年產砂石骨料1000萬噸,也是華南材料首個年產千萬噸級的骨料生產線。 長沙是湖南地區砂石骨料消耗量最大的城市,省會城市的高速發展催生大量骨料需求。2021年,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汨羅市湘汨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以新公司模式運營汨羅樂福田礦區。該礦山是中部地區產能最大的礦山之一,也是央企與地方國企合作典范。 近年來,汨羅南方新材料充分利用資源,砂石礦山朝向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特別是在礦山復綠方面,汨羅南方總結了很好的經驗。盡管礦區每平方米復綠成本高達110元左右,但是效果顯著,原來的排土場已經變身成為礦區生態花園。廠區采用全封閉綠色生產車間,全程濕法生產,創新性實行邊開采、邊復綠,實現效益與綠色生態的平衡發展。 2022年7月,桃源南方競得太平寺礦區建筑用白云巖礦采礦權。該礦山開發模式由“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大企參與”,是央企與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民企合作發展的新模式。秉承中國建材集團“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肩負“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企業使命,該項目致力于打造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示范基地、地區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的標桿企業。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主要建設1條年產500萬噸骨料生產線和1條年產30萬噸預拌干混砂漿生產線。 2、凡泰礦業:傳統民營砂石企業率先建設綠色礦山 凡泰礦業是湖南地區最早的大型現代化民營砂石生產企業。早在2015年,砂石行業尚不被重視的時候,就鎖定三大市場:第一、深加工,白云巖通過加工用于玻璃行業;第二、粗加工,用于鋼鐵行業;第三、建材市場。 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逐漸變嚴,積極響應綠色礦山建設,臨湘市凡泰礦業有限公司主動改變,加大環保投入,率先建設綠色礦山。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2022年間,凡泰礦業在環保和綠色礦山建設方面就已投入近8000萬元進行。 在2020年省環保回頭看中,凡泰礦業獲得省環保督查組認可。2020年凡泰礦業評為“全國綠色礦山”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未來,凡泰礦業會朝著環保的方式,建設綠色礦山,為湖南樹立砂石行業標桿。 3、明濤礦業:拓展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 平江縣明濤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多種新型環保建材研發、加工、經營于一體的綜合型礦業公司,占地面積80余畝,建筑面積近3000平方米,現有一條年產200萬噸高品質骨料生產線和年產100萬噸精品機制砂生產線,年生產能力共計300萬噸。 礦山探明石英砂巖資源總儲量為6000萬噸以上,是平江縣現有砂石土礦中資源最豐富的礦山之一。其開發應用的干法、濕法機制砂和高品質骨料技術,填補了平江縣建筑材料行業機制砂技術的空白,力爭將礦山打造成為平江縣第一家砂石行業綠色礦山。 明濤礦業可根據客戶需求而生產機制砂,其生產過程實現零排放,幾乎無廢料和廢粉。明濤礦業機制砂的主要用途:建筑砂(混凝土用砂)、干混砂漿用砂、特細砂1-1.5mm(用于裝飾)。 4、臨亞集團:將先進綠色礦山理念帶入湖南 益陽桃江處于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成渝經濟圈三大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同時輻射的中心點,砂石料需求較大,市場前景廣闊。看好當地市場區位優勢,2018年,浙江民營企業臨亞集團在湖南桃江成立公司,深入發展砂石產業。 據悉,臨亞集團于1996年正式成立,總部位于浙江臨海,目前產業涉及制造業、境內外投資、房地產等。目前,臨亞集團在湖南已成立湖南臨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臨亞砂石有限公司、湖南臨亞新型墻體建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