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穿云破霧·掙扎前行】2023年砂石行業年終盤點

來源:砂石骨料網
時間:2023-12-30
這一年的行業態勢精彩紛呈,已經無法單獨用事件來梳理,更多的是代表一種現象或者趨勢,我們一起梳理一下2023年行業發展的脈絡。

作為疫情開放的第一個年頭,2023年市場原本備受期許。然而,預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讓很多砂石人意難平。

這一年,中央和主管部門對礦產資源高度重視,出臺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政策:自然資源部將新的礦產資源交易規則作為1號文件發布;

被行業爭議多年的“35號文”廢止,新10號文正式實施!砂石礦權出讓收益從原來一次性繳納變更為可分期繳納!

年中,國務院也定調,實施37年的礦產資源法或將迎來重大變革

隨后,自然資源部修訂多項與砂石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政策變革的同時,市場急轉直下,超低的海運價格讓流域區域砂石市場供應大幅增多,7月,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噸價跌破60元

這一年,新的央企、國企、地方國企等持續布局砂石產業,新進入者眾多!

這一年,裝備企業自我革新步伐加快,世邦集團將旗下中國市場兩個品牌整合簡稱世邦·黎明,老牌裝備企業領導者美卓奧圖泰正式更名為“美卓公司”,南礦集團創下主板上市最快紀錄,順達重礦集團研發的世界最大旋回破碎機SD72118正式投產……

這一年的行業態勢精彩紛呈,已經無法單獨用事件來梳理,更多的是代表一種現象或者趨勢,我們一起梳理一下2023年行業發展的脈絡。

1、中央高度重視砂石骨料發展,多重政策詳細指導發展方向。

作為一個資源型產業,砂石骨料行業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導向。與以往不同的是,2023年,砂石骨料行業尤為受關注。從年初開始,關于砂石和礦產資源的相關政策就源源不斷出臺,無論是政策出臺的密集程度,還是與砂石行業的強關聯性,都是以往無法比擬的。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自然資源部等主管部門,都有對砂石骨料行業的規范和要求,包括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工業建設用地、建筑質量安全、開采管理、礦業權協議出讓、凈礦出讓等全方位都有重大轉變。(后續砂石骨料網還將發布行業十大政策,敬請關注!)


2023年1月9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1號文件——《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為未來5年礦業權出讓制定新規

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強調落實建材生產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嚴格建材使用單位質量責任,從生產到施工全鏈條提升質量。

4月14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聯合正式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財綜〔2023〕10號),在出讓收益征收方式上,降低了按金額形式征收的首付比例,最大程度延長了分期繳款年限,減輕企業的支付壓力。

4月19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規范和完善砂石開采管理的通知》,積極落實“凈礦”出讓,要求合理有序投放采礦權、嚴控工程用料外銷

6月2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新修訂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明確從規范性指標和推薦性指標兩方面引導工業用地節約集約,新建、改建、擴建工業項目均要嚴格執行。

7月,《自然資源部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印發,共安排立法項目14件,皆與砂石行業息息相關。

10月,自然資源部和國家能源局兩部委合力制定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聚焦2023年1月1日以來全國礦產資源交易行為,明確各地認真核查是否存在以行政手段干預礦產資源交易行為。

2、砂石價款可以分期繳納,原本區域平靜的礦權競拍重新換發活力,更多新企業參與進來,以央國企、地方國企為主。

2023年5月1日起,砂石等礦產資源可以按照一定原則分期繳納礦業權出讓收益,這一政策變化吸引了更多參與者入局。與之前大型礦山只能在央國企和資本大佬之間抉擇不同,多地國企也在積極入局,布局砂石產業。此前拿礦布局迅猛的中電建放緩步調,中能建、中交集團卻逆向加快布局。

據砂石骨料網統計,2023年,中能建已競得5宗采礦權,砂石儲量超6億噸中交集團也在廣東、廣西、重慶競得5宗砂石礦權(包含1宗海砂礦),資源儲量達4億方;中國中鐵也正式入局,旗下子公司中鐵南方(云浮)綠色建材有限公司以25.2億元競得廣東云浮元珠礦區年產1000萬方超級大礦。

國企/央企強勢進入,地方國企也紛紛介入。新疆交投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年底發力,11月、12月共競得哈密市20宗砂石礦(11月一次性競得15宗,12月一次性競得5宗),盡管規模都不大,年限也不長(15宗2年,5宗5年多),但年設計產能卻超6000萬噸。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截止至12月28日(當天還有8宗采礦權未公布出讓結果),全國共出讓砂石骨料礦權1094宗,其中競得者明確身份的有898宗,國企有400宗,民企498宗。而在2023年砂石礦山出讓資源總價前十名的礦權中,8宗是國有企業競得,2宗民企競得。

3、供需關系全面轉換,受沿海地區多元化來料沖擊,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跌破60元。

2023年,供需關系全面轉換已成既定事實。從需求端來看,房地產市場持續走弱,基建工程開工率不足,市場需求沒有明顯提升,但是供給端大幅增加:航運指數低位徘徊,沿海地區砂石骨料流通范圍加大,“北砂南下”流通加速;

河砂、海砂、湖砂、工程性開采、修復性開采等審批放寬;新增產能釋放加速流入市場(如華新億噸線、中建材新材料年產3000萬噸項目等)。市場供給與需求反向而行的態勢愈演愈烈。

被稱為砂石行業晴雨表的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持續下行,3、4月份以后開始大幅下降,引發人們對產能過剩和市場下行的強烈探討。7月,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探底,出廠價跌破60元,這是2017年砂石骨料價格剛剛“起飛”的水平。行業同仁指出,長江流域砂石進入永久性、全域性產能過剩階段。

8月之后,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緩慢回升,止跌趨穩。冬季來臨加上寒流影響,煤炭需求旺盛,自11月8日開始船運費連續上漲,沿海地區砂石供應大幅減少,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略有上漲,市場需求有較大提升

4、地方債務危機凸顯,房地產企業接連暴雷,砂石市場需求持續疲軟。

2023年伊始,貴州遵義最大城投將近156億元銀行債務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公告一發在炸響了債市輿論場的同時,也將地方債務危機推到聚光燈下。財政部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末,城投債務高達55萬億元。2023年10月,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

在整體經濟形勢不如預期,外部環境越發復雜的情況,很多地方政府持續從土地財政轉向礦產財政,這也是導致大量砂石采礦權推向市場的導火索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疲軟,房地產企業接連暴雷。

2023年9月,涉嫌嚴重違法的恒大創始人許家印被調查,拉開了房地產市場“地震”的序幕。據悉,恒大總負債超2.4萬億元。

10月,碧桂園因無能力償還4.7億港幣到期境外債務,公告正式爆雷。

11月,橫跨多個領域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3.72萬億的“萬億商業帝國”中植集團發布公告,負債規模超4200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中植集團曾大舉進軍砂石等礦業,旗下擁有兩家控股礦產集團。業內人士認為,中植集團此次暴雷,房地產或是導火索。

5、砂石礦出讓更加理性,流拍、中止的多,超大型礦山數量在減少。

與2022年礦權白熱化爭奪不同,2023年開始,砂石礦權競拍趨于理性,盡管拍賣的數量也很多,但是無論是資源單價、總價、還是單體礦山生產能力等都有大幅下滑,甚至還有超百宗砂石礦權流拍,其中還有廣東、浙江、湖北等熱門區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參與者在拿礦方面競爭趨于理性。

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3年12月28日,全國已有167宗砂石礦山流拍、終止,合計總儲量超91億噸,掛牌起始價約289億元(包含終止、流拍后重新競拍成功的礦權,但不包含流拍/終止后重新掛牌、2024年競拍的13宗礦權)。流拍、終止、尚未掛牌的有102宗,合計總儲量超60億噸,掛牌起始價約236億元。

分省份來看,流拍、終止(還未成功出讓的)最多的省份為新疆,有19宗,廣東18宗緊隨其后,貴州11宗排名第三。其中,新疆礦權多為小散礦,年產能不足百萬噸,且出讓年限短;而熱門區域廣東,有10宗礦權被終止,大多集中在10月以后,其中6宗儲量超億噸大礦。還有8宗礦權流拍,主要集中在韶關地區(5宗);貴州作為資源大省,供大于求情況一直存在,流拍、終止礦權較多。

與此前的超級大礦相比,2023年砂石礦權明顯更符合市場規律。成功出讓的礦權中,明確設計年產能超過千萬噸的只有9宗,其中最大的為廣東江門年產3645萬噸砂石礦山。

6、需求收縮、市場下行,多家水泥、砂石、混凝土企業宣布破產!大型水泥、建材集團也紛紛發布盈利預警。

2023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基建投資不及預期等因素導致砂石骨料需求旺季不旺狀態,價格持續走低。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前三季度合計約112.14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再減少4.32%(去年同期下降12.09%),恢復不及預期。

2023年7月初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近20家水泥企業、23家混凝土企業、6家砂石企業宣布破產,水泥、砂石、混凝土建材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均不同程度地承受著需求收縮、市場下行而帶來的經營壓力。11月,浙江省內出現2023年以來首家破產砂石企業,再次為行業敲響警鐘。

中小企業破產壓力巨大,大企業形勢也不容樂觀。

根據企業半年報、三季度報顯示,中建材、華潤、華新、海螺、金隅冀東等水泥/建材集團凈利大幅下降,對于凈利大跌、業績下降的原因,企業普遍表示是由于房地產市場下行、市場需求偏弱導致了砂石、水泥、混凝土等產品價格明顯下行。海螺水泥發布2023年中報指出,骨料營收超16億元、毛利超57%,是唯一毛利上升板塊。

7、頭部聚集效應明顯,產能集中度不斷加強,企業加快強強聯合步伐。

2023年11月,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發布“2023中國砂石行業產能20強”榜單。該榜單是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結合目前砂石市場數據,與企業核實之后得到的真實產能數據,為判斷砂石行業發展情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

2020年砂石產能前十強的總產能約4.9億噸砂石產能已超過全國當年砂石需求量的2.75%。至2022年,我國前十強砂石企業總產能已超9.4億噸,產業集中度提升到5.9%。到2023年,前十強總產能達到12.24億噸(2023年上半年實際產能數據),而2023年前三季度砂石市場用量合計約112.14億噸,進入四季度,砂石需求有較大增長,但是可以明確的是,砂石行業產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砂石企業加快強強聯合步伐,特別是深化產業鏈建設方面。

2023年10月,中電建、中建材兩家砂石儲量最大的央企官宣合作,在產業鏈供應鏈、資本與股權、綠色低碳、國際化運營、創新研發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中建材還與中能建、中國中鐵、民本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外,中電建水電八局與中建西部建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鐵十五局與海螺水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中能建葛洲壩與華潤水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建西部建設與華潤水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8、裝備企業領域發生重大變化,企業內部求變整合,根據用戶需求推出多款新產品,用技術助力砂石生產節能降耗。

隨著砂石行業競爭態勢加劇和業態變化,不少企業重新調整發展步調。面對砂石業主控制成本、節能降耗的訴求,砂石裝備相關企業也更加注重客戶需求體驗,推出新的產品。

2023年4月10日,南昌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敲鐘上市,首日大漲83.03%。從交易所IPO受理至上市,南礦集團創下主板上市最快紀錄,僅耗時49天。

5月3日,美卓奧圖泰年度股東大會批準了董事會的提案——將公司名稱更改為美卓公司,自2023年5月4日開始生效。

7月6日,中國能建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創造了央企首個“A+H股分拆+重組上市+配套募集資金”典型案例,本次重組上市后,易普力公司成為國內炸藥產能規模最大的民爆上市公司。

9月10日,世邦集團官微發布聲明稱,通過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研判,世邦集團董事會鄭重作出決定:將中國市場中的世邦工業和黎明重工(破碎篩分業務)整合為一個品牌,簡稱“世邦·黎明”。

浙礦重工、順達重礦集團、鑫金山、磊蒙機械、上海山美股份、大宏立、三銘重工、承誠科技、天津華通、中譽鼎力、韶瑞重工、雙箭股份等數十家優秀裝備企業也都推出了全新的產品。

9、礦山安全事故頻發,砂石直接相關傷亡事件上升,礦山安檢持續升級。

礦山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不能碰觸的紅線。但是由于礦山情況復雜,生產線操作繁瑣,各種危險因素較多,礦山安全事故仍無法完全避免。2023年,無論是重大交通事故,還是披露的礦山安全問題,與砂石骨料直接相關的傷亡事件明顯增多。未來,主管部門將進一步落實及監管礦山安全。

2023年4月,西雙版納藍田砂石場發生高處墜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

6月,廣西一工人爬進破碎機測量零件尺寸,不料有工人開動了機器,工人粉身碎骨。

7月,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某混凝土工廠有1名工人被混凝土砂石埋壓

7月底,山西省聯合調查組通報精誠礦業20年檢先后瞞報生產安全事故40起、死亡礦工43人。

9月,新疆一砂石礦因違章作業造成1人死亡

12月,遵義一建材廠正在施工的防塵彩鋼棚垮塌,造成6人不幸遇難,3人受傷……

202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特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嚴格礦山安全生產準入、推進礦山轉型升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地方領導和監管責任等方面均有了明確指示。一旦出現安全問題,相關企業及責任人將會被依法追究責任。

10、行業活動精彩紛呈,東海論壇、智能化峰會、節能環保會議等活動不斷,走訪交流越發頻繁。

疫情放開之后,砂石行業交流活動更加頻繁,面對急劇變化的市場形勢,砂石骨料網先后組織第二屆砂石行業高效節能環保與生態低碳研討會全國礦業(砂石)智能化發展峰會2023東海論壇-第三屆中國砂石高質量發展峰會,圍繞行業同仁關注的低碳節能、智能化發展以及如何應對未來挑戰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分析。

全國砂石骨料行業科技大會、中國國際砂石骨料大會圓滿閉幕,廣東砂石展、山東砂石展、河南砂石展等展會也如火如荼。

除了集中的會議活動外,走訪活動也越發頻發,砂石骨料網先后組織行業同仁前往安徽、河南、河北市場進行高質量發展調研,還沿長江流域進行集采找礦調研活動,從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路南下至重慶,充分了解砂石骨料(包括天然砂)的市場行情機變化。晉冀魯豫遼5省砂石協會密切往來,葫蘆島砂石聯合會也組織行業同仁前往華東地區考察……

2023年砂石行業十大事件盤點

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2023年7月18日,時隔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再次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提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繼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

在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總書記也給予高度重視:7月底,去陜西省漢中市考察河道采砂生態修復項目;10月,在江西省考察時,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12月,聽取平陸運河-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設匯報。

2、砂石礦山出讓收益分期付款

2023年4月14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聯合正式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財綜〔2023〕10號)。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最大的調整就是完善了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方式,將現行對絕大多數礦種在出讓環節“一次性躉交”,改成“按額+逐年按率征收”,即分“按額征收”和“逐年按率征收”兩部分繳納礦業權出讓收益。對砂石礦來說,就是采用“按額征收”方式,即砂石礦出讓收益可以分期繳納,降低了按金額形式征收的首付比例,最大程度延長了分期繳款年限。

3、新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全面啟動!

11月21日,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組建5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個省開展為期約1個月的督察進駐工作。截止目前,督察組已分4批公開曝光了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內20個典型案例,督察發現部分地區違規采礦、資源浪費、生態破壞情況嚴重。

督察中,重點關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情況;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和淘汰落后產能情況;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風險及處理情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此前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情況等。

4、自然資源部全面推進砂石土礦“凈礦”出讓!

2023年7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自然資規〔2023〕6號),提出要實行砂石土采礦權“凈礦”出讓,積極推進其他礦種的“凈礦”出讓。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除協議出讓等特殊情形外,礦業權一律按照《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自然資規〔2023〕1號)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競爭出讓。

嚴格控制礦業權協議出讓,自然資源部協議出讓礦業權應當征求省級政府意見,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協議出讓礦業權須報請同級地方政府同意。

該意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五年。

5、1萬億國債+2.7萬億地方債!中國經濟號角吹響!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閉幕,本次會議通過了1萬億的中央國債增發,也通過了地方新增地方債提前下達,或達2.7萬億元。增發國債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總需求,為四季度和明年的經濟運行打下好的基礎。

有人認為,1萬億的中央國債增發將成為中國財政政策升級的明顯信號,這一舉措將有力支持國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各領域的發展需求。還有人表示,增發國債資金主要用于災后重建和基礎設施補短板,將對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形成支撐。財政資金路徑短、見效快,可以部分彌補當前地產投資低位所帶來的資本形成缺口,穩定總需求。

6、中電建、中建材兩家砂石儲量規模最大的央企官宣合作!

2023年10月,中建材和中電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產業鏈供應鏈、資本與股權、業務協同、綠色低碳、國際化運營、創新研發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推動雙方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中建材、中電建是目前砂石資源儲量最大的兩家央企。中建材目前在產骨料產能約為2.54億噸,旗下骨料業務主要歸屬新天山水泥。新天山水泥骨料資源儲量超過34億噸(其余企業骨料資源尚未計算,也不包含水泥熟料用礦山資源利用的骨料)。

中電建已獲取綠色砂石項目采礦權共計23個,綠色砂石資源儲量達到89.54億噸,設計年產能為4.9億噸/年。

7、華潤水泥正式改名!

2023年12月6日,華潤水泥發布公告稱,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稱已更改為華潤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12月8日起,其普通股的證券簡稱亦將更改為“華潤建材科技”。

華潤水泥董事局認為,“水泥”已不能完全涵蓋公司業務類型。為應對水泥行業下行周期,華潤水泥早已作出部署:2021年,華潤水泥將旗下業務重新劃分為基礎建材、結構建材、功能建材和新材料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基礎建材業務主要包括水泥和骨料。2022年以來,華潤水泥公司在上述四大業務板塊均取得突破,非水泥業務占比逐年提高。

8、第一次集采找礦活動沿江而上

2023年,砂石骨料供應呈多元化,沿江沿海地區砂石骨料流通性強,而需求持續萎縮,受此影響,砂石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受大型工程用料單位、貿易商、港口碼頭、商混站等相關單位委托,砂石骨料網團隊于12月初開展2024年度沿江沿海地區集采找礦活動,為相關單位提供價格合理、供貨穩定、質量優良、服務好的中大型砂石骨料礦山供應商。從安徽馬鞍山出發,深入沿江安徽池州、江西九江、湖北熱門區域(陽新/武穴/宜昌/松滋)、湖南岳陽及重慶巫山等地區,調研走訪14家沿江企業,充分了解砂石骨料(包括天然砂)的市場行情機變化。

9、華新發布高品質機制砂

2023年12月14日,由黃石華新綠色建材產業有限公司與華新綠色建材(武穴)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3年華新高品質機制砂發布會”在武漢隆重召開,華新正式對外發布高品質機制砂。

華新億噸線所生產的高品質機制砂粒形優異、級配合理、壓碎值小、吸附性極低,無絮凝劑、性能穩定,產品品質突破了行業的對于鈣質砂質量水平的認識。此高品質機制砂可直接用于普通混凝土至C140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無需搭配細砂。

10、洞庭湖砂正式開采!近10億噸河砂投入市場

2023年10月21日,漢壽采區河砂正式開采!據悉,9月18日,湖南省水利廳發布的新一輪四水干流及洞庭湖河道采砂規劃(2023-2027年),本次洞庭湖流域范圍內采砂控制總量超9.4億噸(94269萬噸),按照5年規劃期計算,平均每年有近2億噸河砂入市。

此次新一輪河砂開采量較之前大幅提高,將對湖南未來的財政收入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還將對本就產能全域性永久性過剩的長江流域砂石市場產生造成一定影響,沖擊長江下游的砂石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