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建筑業的大米
砂石在工程基建方面的需求量巨大,被喻為“建筑業的大米”,09年用量已達94億噸,所有的基礎建設像鐵路、公路、橋梁、房建等,都需要用到砂石骨料,剛性需求決定了砂石的不可或缺。
在出口方面,由于周邊國家地區資源短缺、環保控制,臺灣、香港、日本、韓國等地區也不斷增大了中國沿海地區進口砂石的需求,隨著需求增加,砂石價格在不斷上漲,而國家對天然砂開采的限制和我國砂石資源越來越稀缺的現狀,使傳統的砂石行業面臨新的改革和技術創新。
砂石行業急需規范管理,推動機制砂發展
針對我國天然砂石資源短缺、亂采亂挖現象,各地政府都出臺了相應的限制管理政策,部分地區是指定一到兩個企業開采,并在量上限制管控,有序開采,保護自然資源。但是有些地區徹底限制天然砂石的開采也是不可行的,天然砂石的開采應該是適可而止,合理開采,不可不采,也不可多采,不是所有的天然砂石開采都是對水利有害的,河床積砂太多,也會影響防汛。
許多傳統的依靠天然砂礦源的企業面臨無砂可采的局面,就需要轉型發展,推動生產人工砂石骨料、利用工業廢棄資源成為最新的發展出路。一些砂石企業已經在全力開發機制砂。
近幾年,人工砂石發展迅速,國內已有年產百萬噸砂石機械化生產線幾百條,其中,由國外引進的生產線幾十條。國內外人工砂石生產設備的企業已有幾十家。而砂石骨料的開采,也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機制砂的生產工藝流程也沒有細化和規范化,需要政府及行業協會加強規劃,進行規范管理,建立行業生產準入制度,建立穩定的大型生產企業。
水泥企業當理性發展砂石骨料
水泥企業發展砂石骨料有其特有的優勢:資本運作能力強、生產規模大、管理技術先進、礦山資源雄厚等,許多大型水泥企業已經在發展或者規劃進軍砂石骨料,水泥企業的進入,對砂石行業的資源重組、規范化發展有著促進和調節作用。
但是砂石骨料的區域性限制比水泥更強,水泥企業在投入發展時,需要多方面考慮。砂石資源分布較散,離市區遠,在運輸上受限制較大,而現有的砂石企業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且以小企業居多,面很廣,競爭也很激烈。從水泥企業集團化發展看,存在投入大,收益少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水泥企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國家政策、基建項目等,通過點、量、面三方面綜合考慮,為企業長遠發展做好合理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