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PM2.5多地出現爆表情況,社會對于大氣污染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而相關環保部門也開始積極制定相關治理方案,以改善大氣環境的污染。
近日,北京市環保局、交通委、發改委、住建委等8個委辦局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對《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進行詳細解讀。
而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稱,預計未來5年北京政府部門為治理大氣污染將投入2000億到3000億元,全社會投資則將接近1萬億元。
有分析認為,大氣污染治理將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北京市及其周邊水泥行業的減產停產產生影響。
更有分析人士談到,隨著環境治理政策的出臺,將會對“污染大戶”如水泥行業等造成嚴重沖擊。
鋼鐵水泥業成“污染大戶”
根據環保部6月及上半年對全國74個重點城市的監測,京津冀空氣質量最差,上半年重度污染以上天次占26.2%。由此可見,京津冀空氣質量糟糕至極。
從目前出臺的大氣治理政策可見,政府對于大氣治理的決心和力度開始加強。有分析人士稱,大氣治理相關政策的將對“污染大戶”造成沖擊。
有關研究部門研究的數據顯示,在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中,工業排放污染物約占17%,汽車尾氣約占總污染物的20%,除北京市本身排放外,外來的污染物約為20%。
據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大氣污染主要來源是工業污染,而工業污染主要來源于鋼鐵行業、水泥行業和電力行業。
國際能源署的一份報告統計了各國自1981年至2005年基礎原料生產對能源的需求,報告顯示,與北美、歐洲和南亞各國相比,中國在過去25年間對能源的需求急劇增長,主要來自于水泥、鋼鐵等高能耗基礎原料的生產。
有環保人士向記者表示,現今,國家為了治理電力行業的污染制定了相關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標。除電力行業外,國家還加大了對鋼鐵和水泥行業氮氧化物的治理。
倒逼行業兼并重組
事實上,在大氣污染治理計劃出臺后,不論是鋼鐵行業還是水泥行業都面臨著環保如何達標的問題。而在環保達標的同時,鋼鐵企業與水泥企業的成本勢必要相應增加。
據悉,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業總排放量的11.6%,是“十二五”減排重點領域。目前我國水泥工業氮氧化物排放水平普遍在880毫克/標準立方米,排放標準修訂后,將由880毫克/標準立方米降低到450毫克/標準立方米,新建水泥生產線要求低于320毫克/標準立方米。
而排放標準修訂后,水泥脫硝設備的投入將使每噸水泥成本增加20元至40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查顯示,我國現有水泥生產線的達標改造成本約170億元,若按年產20億噸水泥計算,全國水泥工業環保設施運行成本將達近400億元。
有分析認為,大氣治理有可能加快水泥行業落后產能以及小產能的淘汰,提高部分水泥熟料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推進更高環保標準實施,提高行業門檻,促進行業集中度提升。與此同時,鋼鐵行業也同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打壓污染大戶
分析人士指出,若單從理論層面分析,環保政策收緊后會進一步促進落后產能淘汰,但期間由于涉及地方政府、國企央企、銀行系統等多個利益團體,落后產能的淘汰工作并非環保政策能夠解決得了。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編輯:韓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中國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