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被稱為最嚴大氣治理政策,其制定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未來的政策落實也備受關注。
9月26日,在2013中國企業綠色發展論壇上,環保部、工信部等多部委領導在會上傳達和解讀環保新政。一位大氣“國十條”主要起草人士透露,今年政府將投資50億元用于治理大氣污染。
部分治理目標被調整
今年9月,作為環保領域的重大政策規劃性文件,大氣“國十條”正式發布。與以往規劃目標重點強調數據指標相比,大氣“國十條”既提出了大氣污染防治的數據指標,又提出了需要最終實現的空氣質量目標。
據了解,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大氣“國十條”過程中,對于奮斗目標和具體指標出現過一定的爭議和調整。
這位大氣“國十條”主要起草人介紹,之前本來是要求一些重點區域的細顆粒物濃度要下降50%,總體目標中也設定了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超過300天的具體要求,但是,考慮到完成壓力大,該目標被調整。
京津冀成今年防治重點
該專家介紹,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今年中央財政將計劃投入50億元,重點就是京津冀地區。他指出,政府投資這一塊,雖然沒有納入正式文件,但是,之前在大氣“國十條”中要求的是3500億元。
在剛剛召開的“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發布會上,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表示,未來五年為治理北京空氣污染,全社會需要投入的資金估計可能近萬億。“具體到政府,估計政府要投入千億以上,大概兩、三千億。”
“大氣"國十條"真正落實完成,還存在較大難度,”該專家說,對于外界普遍關心的環境稅問題,現在還只是在研究階段。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編輯:周叢芬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中國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