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慧珍,清華大學教授。90年代初和吳中偉一起,最早在全國介紹高性能混凝土,并一直和同事們一起致力于宣傳、推廣和工程指導工作,退休后承擔過多項高強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配制與施工的指導任務,并先后結合施工單位合作進行過自密實混凝土、合成纖維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的研究和施工。
近日,中國砂石骨料網記者獨家采訪了業內專家廉慧珍教授,就砂石行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廉教授進行了深度交流。
關于怎么做骨料——做骨料,先要懂混凝土,再懂巖石,最后要有環保意識。
目前的水泥市場面臨著嚴重的市場飽和,大多水泥企業都迫于市場壓力考慮轉型。水泥企業大都有自己的礦山及設備。這種情況下,對很多水泥企業來說,轉型做砂石就占據了天時地利。
在人的傳統意識中,砂石生產無非就是找座礦山、炸藥一響、把石子運出去賣掉這么簡單。冀東水泥屬于水泥行業里的佼佼者,也首先看清楚了水泥企業必將轉型的市場趨勢,帶頭建起了砂石骨料生產線。開始的時候就是因為輕視砂石骨料的生產吃了不少苦頭,幾番周折下來,骨料部的總經理李占軍總結出一句話:“做砂石骨料,沒想象中的那么簡單?!?br/>
那么,怎么才能做出好的砂石骨料?
廉教授指出,現在大家都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很多人以為混凝土就是注重強度,所以砂石行業生產的時候就強調硬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對砂石骨料行業來說,混凝土行業是用戶,有句話說“用戶是上帝”,但是關鍵的問題在于,很多時候“上帝”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用戶是上帝——按用戶需要生產,但是,用戶也需要培訓。
做砂石和用砂石的人,都不懂得話,誰也做不好。所以想要做好骨料的話,首先要弄懂混凝土;弄明白混凝土生產需要什么樣的砂石骨料,自己才能做出符合市場需要的骨料來;再要懂巖石,不同的巖石有不同的破碎方式,這樣才能保證生產出來的骨料有這優秀粒型;
很多人不明白砂石骨料的生產怎么又會跟環保扯上關系。一來,國家目前的主流政策就是節能環保,只有符合國家政策的企業,國家才會允許甚至扶植其發展;再者,砂石骨料也可以做成一種產業,做得不好,礦山荒廢、環境污染、周圍居民關系緊張等等問題都會日益尖銳;做得好就會成為綠色礦山,非但不會破壞環境還會帶動周圍的居民致富,成為一種良性健康的發展模式,這個在下邊的文章里會具體的提到。
關于怎么賣骨料——分級賣骨料。在國外,分級賣骨料的方式已經很普及了。
廉教授說到,骨料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是由顆粒級配決定的。生產出來的骨料級配再好,在運輸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離析現象。比如說,砂石從砂石廠配好,運到混凝土廠,這個過程中骨料因為質量和形狀的不同,質量重的骨料會慢慢集中到下面,這樣顆粒級配就被打亂了。再者,到混凝土廠下料的時候,質量重的骨料也會先落地,輕骨料堆積在骨料堆上部;混凝土廠再應用到生產中時直接用這種沒有級配的骨料,生產出來的混凝土質量可想而知。
所以廉教授提出建議,分級賣骨料。
其實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很普及了。國外的砂石廠沒有整體出售的情況,都是分級賣骨料。骨料分級賣給客戶,然后客戶根據需要自己來配。
而且這種配的方法也不會很復雜。廉教授給大家推薦一個“最大密度法”。要注意的是最大密度法一定要是松堆密度,就是配骨料級配的時候,把骨料倒進量筒抹平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壓實。所以松堆密度也叫自然密度。
關于怎么做產業——必須像處理小水泥廠那樣來對待砂石作坊,要整合資源,把砂石當做產業來做。
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產業?所謂產業用現在最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可持續的、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
講到如何做產業,廉教授說的最多的是砂石行業佼佼者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從礦山開采、勘察到可行性分析,投資產出比再到長遠的環境規劃等等全部都是清清楚楚。現在的生產,盡量用最少的資源生產出最好的砂石骨料,并把對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同時能做到和礦山周圍居民的和諧共贏。二十年后開采完了的礦山可以用來建經濟適用房,山坡可以用來綠化,曾經的礦山就會變成一個繁榮的村落。這就是產業!
礦山企業怎么做成產業呢?
一、低污染
一般的砂石生產企業都有很嚴重的污染問題,噪音大、粉塵多、環境破壞嚴重。如果做成產業,砂石企業的員工上班甚至可以穿西裝。
二、零排放
所謂零排放不是說生產砂石骨料沒有附產品,而是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企業內部把這些附產品再循環利用。比如說生產砂石的附產品可以再加工用來生產機制砂,生產完機制砂也可以繼續分離粉塵。
三、要融入周圍的環境
自然環境方面來說,開采完的礦山要復綠,種植的植物要能融入周圍的生態系統;另外礦山需要長遠的發展,還要和礦山周圍的居民和諧相處。
砂石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骨料的重要性仍認識不足,缺少規劃。如果沒有長遠的規劃,只看眼前。那砂石骨料的生產必然是向利益看齊,骨料生產和質量就會出現問題,導致后患無窮。
所以廉教授說到,知識和理念都很重要,但理念比知識更重要。做產業首先要有做產業的、有事業心的、真正的企業家。
關于企業和企業家——做企業家首先要做人,做人要有底線。
在現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很多人都奉行“利益至上”“向金錢看齊”等等拜金主義的學說。當然我們也不否認也存在那么一些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商人,他們都能活出自己的特色。
關于企業和企業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誰都不能說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相對而言,本人還是比較贊同廉教授的說法。
廉教授說,不是注冊個公司就叫企業,也不是公司做大了就叫企業,企業有企業的含義;不是有個公司、當了老板就是企業家,也不是掙了很多錢就能稱之為企業家,企業家有企業家的文化內涵,有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編輯: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