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環境保護這一經久不衰的主題,高耗能重污染行業的整治提升被放在了首位。為考察展現重污染行業整治的效果,浙江省環保廳組織為期五天的新聞采風活動。昨天(10月28日),環保廳工作人員及媒體記者來到第一站——湖州長興縣。
據了解,長興縣曾經是遍地小石粉廠、小蓄電池廠,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空氣中粉塵彌漫,太湖河道面臨鉛酸污染,繁榮的粉體行業、鉛蓄電池行業、也讓長興背上了高污染、高耗能的環境包袱。近年來,隨著相關部門的全面整治,兩個行業走上了整治轉型之路。
曾經的“戰場封鎖線”已消失
長興縣李家港鎮曾有236家粉體企業,有6000多人吃著“石頭飯”,開發石礦,開辦粉體廠,制造涂料、油漆等的填充物,空氣中也是粉塵彌漫。居民們戲稱:經過李家港,如過戰場封鎖線。
據了解,自2011年9月,長興縣在李家港地區開展了粉體行業整治。235家粉體企業被關停,整治后重組成9家企業,入駐李家港粉體工業平臺。據長興縣環保局局長張玉平介紹,長興粉體行業有低、小、散的特點?;诖?,縣里采取倒逼企業升級的方案,分段推進落后產能整治工作,大多數作坊式小企業由于無環境影響測評而被淘汰,其產能則由骨干企業收購。
長興華源粉體材料有限公司高永華廠長告訴記者,今年4月公司重組后開產,前期收購了當地13家粉體廠的產能,又在各生產環節花費超過300萬投入環保設備,引進的生產工藝可以收集粉塵,加以重新利用,這也彌補了環保設備的高投入?!叭A源的產品檔次也提高了,粉塵污染也減小了。”
而華源隔壁的金頂粉體材料有限公司同樣是產業整治后入駐的大型粉體廠。除廠區垃圾桶上積著薄薄一層白色粉塵,地面并無積塵。在廠區走動,記者也未感覺到口鼻有何不適,曾經的“戰場封鎖線”已然成為衛生的工業平臺。
金頂的員工胡師傅正忙著將粉體裝袋,他戴著廠方特制的口罩,眉毛上沾著搬運過程中飄起的粉塵。胡師傅告訴記者,半年前來到金頂之前,他曾在一個小粉體廠工作,“那時候灰塵大多了,洗完澡就是一地的白漿。現在廠房里的空氣好多了?!备哂廊A介紹,由于粉體主要為鈣化物,員工中并未出現大家所擔心的塵肺病。
整治后建再生城市礦山
與粉體行業一樣,鉛蓄電池行業也給長興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如今,經過“治廠、治礦、治超”三管齊下的倒逼整治,這一行業提升的效果已經顯現,原有的273家企業僅保留了62家。
據介紹,鉛蓄電池行業的污染主要在于鉛煙、鉛塵、酸霧,目前已經正常生產的28家企業都采用了新型高效生產線,并投入了大量資金引進環保設備。其中,僅天能集團就投入了八千多萬元。
記者在天能循環產業園看到了這套鉛蓄電池生產、回收利用的純綠色“閉環”。這套設備通過回收處理廢舊鉛蓄電池,提煉再生鉛,用作新電池的制造原料。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將他的這一再生鉛項目稱為再生城市礦山。
在車間內,記者看到,大型機械抓手抓取舊蓄電池投入回收系統,分解出的廢酸、廢鉛被熔煉成硝酸鈉和合金,而蓄電池的塑料外殼則被打碎,并根據紅藍兩色分成兩堆,用作新電池外殼的原料。
在生產再生鉛的過程中,副總經理朱建棟稱,熔煉采用了密閉熔爐,再加上廠房外的環保設備,鉛塵等排放量小于每立方米0.12毫克。這一舊電池回收系統每年可提煉再生鉛10萬噸,占到了廠區生產用鉛的60%。
園區的生產車間共有六條生產線,運用了全機械化生產,每條生產線所需要的員工僅為原先的十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生產線鉛不落地,員工們無需接觸鉛和酸。他們完全不用擔心傳統作坊里常出現的血鉛超標等等職業病?!蹦壳?,這套回收系統尚處于試生產,計劃在一個月內投入使用,可以處理各種品牌各種型號的鉛蓄電池,預計全年可以回收處理超過15萬噸廢鉛蓄電池。
編輯:周叢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