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這次會議將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行政體制改革的大方向定調。作為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房地產,無疑將作為經濟政策議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媒體報道,多位權威人士透露,推進住宅產業化將作為地樓市調控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內容,有望在三中全會上面世。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成為決定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決定性事件,隨著政策的大力推動,必將帶動建筑產業化的快速騰飛。
三中全會確定未來十年經濟發展總基調
業內人士認為,推進住宅產業化將作為地樓市調控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內容,有望在下月召開的三中全會上面世。未來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推進住宅產業化,即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建造住宅,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并降低能耗。今年以來,住建部相關部門曾多次開展建筑產業化調研,行業標準有望明年出臺。該權威人士表示,除了相關技術標準外,主管部門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還可能在財政、稅務、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并制定鼓勵市場購買的相關激勵政策。在未來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排除在土地出讓環節也明確要求按建筑產業化方式建造。
其次,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也被認為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話題之一,以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為核心從而構建比較完備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此前透露,國家發改委將推出包括優化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政策機制、廣泛開展全民行動等一系列生態文明政策措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將帶來新的投資機會,綠色建筑、建筑產業化、節能產業、環保產業等有望直接收益于生態文明建設。
另外,一些改革已經在實行過程中,作為住宅產業化的一部分,《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目前正由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及相關院校共同編制,計劃明年出臺。此外,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文林峰透露,在房屋設計環節,設計標準化是住宅產業化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標準有望明年推出。
建筑產業化促進保障房建設保質保量
保障性住房,是我國政府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十二五”期間,全國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市場規模巨大,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目前我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推進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保障性住房工程質量問題一直是社會重點關注的主要問題,另外,在大規模的建設要求下,傳統的建設方式帶來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資源浪費嚴重、管理維護難度大等種種問題,顯然已經難以滿足需要。而以“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為核心理念的建筑工業化(又稱建筑產業化、住宅產業化),通過運用現代工業手段和現代工業組織,對建筑生產的各個階段的各個生產要素通過技術手段集成和系統的整合,達到建筑的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建筑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生產經營社會化,形成有序的工廠流水作業,從而提升質量、提高效率、延長壽命,降低成本和能耗。其核心技術是指預制構件裝配式集成建筑技術,即將工序繁瑣、復雜的、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環節都在工廠預先生產好,如墻板、門窗、疊合樓板等。施工現場只需簡單吊裝,通過機械化操作大大簡化項目現場施工難度。以產業化支撐保障性住房建設,能夠提高效率、保證質量、控制陳本、節能環保,從而使得保障住房成本低而質量不低、價格低而標準不低。不難看出,建筑工業化為解決保障性住房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要推進保障房建設離不開建筑產業化。
此外,對于各相關行業的企業來說,保障性住房的規模性建設也為企業推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契機。國內有著一批認真踐行住宅產業化的優秀企業,如萬科、遠大住工等,在談到即將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遠大住工(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總裁唐芬告訴記者,中央以往都會推出刺激民生政策,此次應該也不例外。保障性住房的面積標準較為固定,具備實施產業化的前提;保障性住房對個性化要求相對低,為標準化生產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保障性住房一般是大批量建設,為住宅產業化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筑產業化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景良好,而對于相關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煉好內功,提升自身的技術與制造能力以滿足不斷成長的市場的更高要求和標準。
綜上所述,可以預期,隨著建筑工業化技術的不斷進步,相關配套標準的出臺,建筑工業化必將在國內大環境及政策的推動下帶來傳統建筑業一次徹底的、深刻的革命,并迎來建筑產業化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有理由對這次中國關鍵轉型時期的重要會議抱以期待,并予以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