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彼得森研究所發表文章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項重大突破將是改變地方政府角色。自習李上任,先后出臺了新城鎮化、政府職能轉變和堅持正確增長觀以及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增長等政策。上述政策讓地方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過去幾十年的施政方針。
在城鎮化進程中,地方政府直接充當了農民和開發商之間的經紀人,因此獲利的傭金和土地轉讓費被用于城市基礎建設。由于戶口限制,地方政府不用為2億進城農民工提供保障;工業規劃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金融,土地租賃、管理費或補貼等各種形式扶持企業,造成鋼鐵、浮法玻璃、水泥、電解鋁及造船的過剩產能。即便大規模投資,經濟并未恢復兩位數增長,但社會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此屆政府試圖作出改變,農村土地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有已被列入383改革方案的重要議題。李就任后,大力推動減少行政審批權,為企業創造更多自由和發展空間。除“十二五規劃”重點支持的污水處理等項目外的其他投機批準更為審慎。
本年初,中央出臺了地方政府應加強公共服務的指導方針。為應付龐大的開支,地方政府很可能會在土地和資源稅上做文章;也存在一種可能,中央政府統一管理醫療和養老金制度,地方政府集中精力搞教育和基礎設施。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