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在7月中旬實施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舉措標志著國內經濟轉型計劃向前邁出重要一步。這或許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最后一次輕松推進改革,因為新領導集體的改革計劃可能會在中共內部遭遇強烈反對。
中國在7月中旬實施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舉措標志著國內經濟轉型計劃向前邁出重要一步。這或許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最后一次輕松推進改革,因為新領導集體的改革計劃可能會在中共內部遭遇強烈反對。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主張讓市場機制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而且經濟學家認為政府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不再行之有效,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暗示打算將經濟增長重心轉向內需。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李成的說法,在今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財辦)主任、以支持市場化機制聞名的改革家劉鶴將領導負責起草具體經濟改革方案的工作小組(簡稱:工作小組)。
李成稱,劉鶴擁有非常豐富的經歷,他從事財政工作15至20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經濟技術官員。但關鍵還要看劉鶴的技術才能能否消除改革方案在黨內面臨的巨大阻力。
預計領導人將結束在中國延續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模式。長期以來,在人為營造的低利率環境下,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依賴大規模的工業和基建投資,期間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但享受不到城鎮戶口的相關福利。
黃益平稱,工作小組考慮的改革方案包括:取消對土地所有權和城鎮戶口的限制,調整稅收體系以便為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資源,同時放松對能源價格的控制。此外,放開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管制、放松對資本跨境流動的限制等金融改革議題也是工作小組重點考慮的問題。
編輯: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