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讓身處其中的同力水泥的業績受到不小影響。
同力水泥于今年10月22日對外發布的公司三季報顯示,與2012年相比,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71.69%。
產能過剩,成為這家河南第二大水泥公司不斷虧損的重要原因。豫北市場本是這家公司的傳統優勢市場,但眼下,整個豫北市場的水泥供需卻面臨嚴重失衡的局面,“整個市場的年需求僅四五百萬噸,可產量卻已經達到20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同力水泥董秘侯紹民說。
產能過剩依然嚴重
河南省建筑材料協會一位負責人說,2012年,河南省實際水泥產量超過1.4億噸,而過剩產能有4000萬~5000萬噸。盡管截至2012年12月底,河南省已有113家企業全部關停并拆除了相關落后產能設備,全面完成2012年度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然而,關停淘汰的150萬噸水泥產能相較于4000多萬噸過剩產能來說,依舊杯水車薪。
面臨巨大償債壓力
面對傳統優勢產業全部淪陷的局面, 河南省在積極應對產能過剩困局的同時,也在思索如何幫助企業盡快走出虧損的泥淖。
因為生存的艱難,同力水泥最終選擇了與競爭對手“握手言歡”。今年10月18日,同力水泥發布公告稱,擬以不低于每股6.32元的發行價格,向中國聯合水泥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4800萬股,作為央企的中聯水泥,將持有同力水泥10.11%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
此前,同力水泥作為河南唯一一家水泥類上市公司,曾與中聯水泥、天瑞水泥等在河南省展開激烈競爭,最終,分別取得河南省內15%的市場份額。
同力水泥的一位高層在談及重組背景時說,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重工業行業,產品生產和業務開展均以大量的資金需求為基礎,而同力水泥卻面臨著巨大償債壓力。更為嚴重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同力水泥的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凈利潤也同比大幅下降67%~75%。
微妙的官方態度
一位接近河南省工信廳的人士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說,未來,河南過剩產業的出路,一是通過產品結構和生產工藝調整,達到產業升級和換代,解決結構性過剩,有效利用閑置產能。二是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增加先進產能。有的產能現在不落后,但三五年后則可能陷入落后被淘汰。因此,應該考慮通過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比如淘汰400萬噸,則可以騰出等量或減量空間來增加先進產能。此外,還可以通過重組、轉移等方式實現過剩產能的化解。
“國務院的新政策,會使新增產能得到一定控制。一些行業盲目重復建設,會有效遏制。”劉立斌說,從這個角度看,河南省的鋼鐵、水泥等新增產能或將受到抑制。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