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研發應用并申報的《一種非放射性的環保蓄能發光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的受理。
現代城市星羅棋布的混凝土大道小路以及道路兩旁無數電燈照耀的光亮,使得人們享受著 “不夜城”豐富多彩生活的同時,也由于混凝土路面缺乏透氣、透水與吸收熱量能力弱而引發的城市熱島效應、道路淹沒和燈光照明導致電能大量的耗費。
由此,該公司技術中心經過近一年技術攻關與上百次試驗試配及對比分析研究,成功地研發出由五部分結構組成的這種非放射性環保蓄能發光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就是為了避免和有效克服城市普通存在著的這兩個明顯不足。
該技術成果是一種非放射性的可夜間長時間發出光亮的石材融合于露骨透水混凝土面層,制成既具有較好的承載力又能在夜晚持續發光的透水混凝土路面。
發光透水混凝土作為通過技術配比等特殊技術工藝研制成的一種透水混凝土路面,的確稱得上是一種集自然、美觀、節能、環保于一身的新型建筑材料。
一方面,這種多孔結構且孔隙率在15%以上、透水系數大于每秒1毫米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兼具透氣、透水、吸音、凈化水質等明顯特征。因而,既能大大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又能有效起到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為一種非放射性對人體無任何潛在隱性傷害的人工發光石,能與天然石有譜有序地混合搭配出各種審美圖案而應用于透水混凝土路面,因而能在白天吸收、儲存光能并在夜間持續發光,從而具備了節約能源和裝飾美化的雙重效果。
目前,該公司技術中心將此項技術研發成果成功地應用于成都西北部一條人行道路面的施工上。經過有關專家鑒定與論證,這項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發明專利,應用范圍也相當廣泛,既可以應用在車行道路兩側的人行道,也能夠應用到公共廣場、庭院、公園景區等處。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