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水泥行業逐漸向好,利潤翻倍增長的2013年,2012年才避免了退市風險的陜西秦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秦嶺水泥”),2013年再次虧損。
秦嶺水泥是一個老廠,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力成本難以削減。何況,秦嶺水泥在自己的大本營關中地區面臨來自行業巨頭海螺水泥的競爭,這加劇了其盈利的難度。
價格戰
秦嶺水泥昨晚發布201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00萬元到-12000萬元。而上年同期,秦嶺水泥的凈利潤為1112.61萬元。
對于大幅虧損原因,秦嶺水泥表示,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2013年度水泥產銷量增加,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下降,但公司所在區域市場水泥供過于求致使水泥售價低位運行,同時財務費用增加。
分析人士表示,整個水泥行業的利潤在2013年相對比較低,但秦嶺水泥所在的西安、寶雞等關中地區的價格更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水泥行業巨頭海螺水泥在該地區的一項目投產,導致區域競爭加劇。
陜西地區用量最大的散裝水泥的價格從去年中期開始出現大滑坡。去年上半年,PO42.5散裝水泥市場價能達到320~340元/噸。在自6月份之后的兩三個月內市場價走低了50~60元/噸,甚至一度低到每噸240元左右。
中投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秦嶺水泥在陜西省內年熟料產能達到450 萬噸,占到陜西省內熟料產能的8.35%。如果考慮到其實際控制人冀東水泥還擁有冀東海德堡620 萬噸產能的將近一半股權,則公司參與市場統一控制的熟料產能占到陜西省的19.85%,是陜西省第一大熟料生產企業。
“雖然秦嶺水泥旺季的出貨量每天能達到1.2萬~1.3萬噸,不過利潤仍比較低,也因此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不如冀東水泥其他幾家子公司。”分析人士介紹。
重組提速
與秦嶺水泥不同的是,水泥行業其他上市公司2013年的業績基本為全線飄紅。交易所數據顯示,華新水泥、海螺水泥、塔牌集團、上峰水泥、冀東水泥、祁連山、江西水泥等一批水泥公司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且多家公司2013年度業績實現翻倍的增長。
據悉,整個水泥行業2013年前10個月已經實現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約21.5%;全年實現利潤將超過800億元,有望創歷史第二高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水泥產量24.14億噸,同比增長9.6%。不過,行業的“陽光”似乎沒有“普照”在秦嶺水泥身上。一位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一個老牌企業,秦嶺水泥內部管理存在問題,而且因為體制龐大導致人力成本壓力非常大,利潤被大量吞噬。
秦嶺水泥是1996年由陜西省耀縣水泥廠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其他幾家企業共同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的陜西省耀縣水泥廠籌建于1956年。冀東水泥在2010年增持成為秦嶺水泥的第一大股東,截止到去年9月,占總股數28.05%。秦嶺水泥201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管理費用因為工資性支出、稅費及折舊等,同比增長了27.22%;財務費用增加了51.10%。
“秦嶺水泥畢竟是一個老國企改制過來的。其各個股東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以及老職工利益等各種利益之間如何協調,都成為對公司進行重組的考驗。”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秦嶺水泥又一次將陷入虧損之際,冀東水泥似乎不得不加快重組的步伐。近日,秦嶺水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重組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冀東水泥以承債方式收購公司現有全部資產。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