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會議上,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在總結工作時指出,2013年工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預計下降4.9%,基本完成5%的預期年度目標,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預計降幅超過8%。
參會的一些省市經信委代表表示,2013年,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降幅都較好地完成了年度指標,部分地區甚至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與此同時,一些省市也感覺后勁不足。從會上各地區經信委(工信廳)提交工信部關于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建議來看,加大資金支持成為多數地區的共同需求。
節能減排進一步推進更難
2014年1月,國家發改委舉行宏觀經濟與政策新聞發布會,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總結 “十二五”中期節能指標時指出,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等幾個指標完成的不太理想,進度滯后于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從進度上來說,“十二五”接下來兩年的節能減排壓力在加大,一方面,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推進,節能減排的空間卻越來越小。
從北京市經信委提交工信部的材料中了解到,經過多年努力,北京市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顯著降低,進一步降低能耗的成本越來越高。山東省經信委在提交材料中更是說出了部分地區面臨的共同難題:多年來持續不斷進行節能改造,容易見到成效的基本完成,余下的多是些難啃的“硬骨頭”,節能潛力收窄,難度和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國家有關部門給我們下達的任務,我們也感覺沒有辦法完成。”該經信委代表說。
惠民工程被指有錢難花
近年來,技術節能成為政府推進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其中尤其以電機、惠民工程等節能項目推進力度較大,社會關注度也較高。
2013年6月,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于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提出用3年時間,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運作機制,圍繞電機生產、應用、回收、再制造等環節,全面推進提升電機能效,推動電機產業轉型升級。
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然遭遇很多問題。遼寧省經信委相關人士舉例稱,相比較而言,電機的設計單位更注重價格優勢,不在乎生產企業使用時是否耗能,雖然政府把節能的重點部位和環節都看得很清楚,但是組織過程中有很多復雜的問題。
加強技術標準的推進,才能夠更好解決這一問題,該經信委代表建議。
同時,在參會過程中,一些地區的經信委代表也提出了對技術節能進一步推進的擔憂,在一定時期內,某一行業技術相對穩定,對于已經達到當前較先進技術的行業,繼續推進技術節能的難度將較大。
資金支持不足成短板
財政資金的支持、引導,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投資需求2.366萬億元。其中,節能重點工程、減排重點工程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投資分別為9820億元、8160億元和5680億元。
雖然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但是,相對于節能減排工作要求而言,似乎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從近兩年來發改委公布的 “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來看,新疆、寧夏、海南等地區的節能形勢較為嚴峻。
寧夏經信委在提交工信部的交流材料中建議,寧夏工業比較落后,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需要工信部給予更多傾斜和幫助。
此外,黑龍江、吉林、山西等眾多省份都提出了在推進節能減排過程中需要更大的財政支持的要求。
按照“十二五”節能規劃投資需求,目前,每年不到2000億元的投入,明顯不足,即便是激活、鼓勵民資參與,但是,在人員隊伍、監測設施等關鍵領域,一些地區的短板問題依舊長期存在。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