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冀東水泥入主秦嶺水泥。2010年6月,冀東水泥的持股數量一度高達1.92億股,占比29%,成為秦嶺水泥大股東。日前,秦嶺水泥啟動保殼重組,大股東冀東水泥或將放棄。
據悉,秦嶺水泥擬引入的新東家或將是陜西省內國字號企業。業內人士指出,秦嶺水泥作為老國企負擔沉重,加之陜西市場趨于飽和,冀東水泥重組其4年后依然難見效益。
資產注入不見起色
1996年11月8日,以陜西省耀縣水泥廠為主發起人成立的秦嶺水泥,于1999年12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并上市。曾經紅火一時的秦嶺水泥雖是全國重點支持的60家水泥企業之一,但多年來由于國企歷史負擔過重,自身經營不濟而常常陷入困境。
2007年9月24日,浙江華倫集團與陜西省耀縣水泥廠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以6.3億元的高價受讓陜西省耀縣水泥廠持有的ST秦嶺1.33億股股份。2008年在市場暴跌之下,華倫集團宣布退出。
2009年,被法院宣布破產重整的秦嶺水泥,8月,冀東水泥入主秦嶺水泥。2010年6月,冀東水泥的持股數量一度高達1.92億股,占比29%,成為秦嶺水泥大股東。
按照冀東水泥的計劃,其將分多個步驟為秦嶺水泥注入活力,同時也擴大冀東水泥在陜西市場的實力。首先,以融資方式為秦嶺水泥《重整計劃》中規定債務的清償以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部分債務的清償提供委托貸款或擔保的支持,保證償債資金按重整計劃規定的期限及時足額支付。該償債所需資金不超過9.7億元。其次,為秦嶺水泥流動資金和設備維修所需資金提供委托貸款或擔保,保證本公司正常經營。另外,為公司擔保5億元投資新建一條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
“這幾個步驟基本已完成,但最重要的一步卻因同業競爭等原因難以完成。”建材行業研究員張亮表示,未完成的最重要步驟就是冀東水泥當年承諾的“擬注入2010年的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的在陜西的優質資產”。
盡管2010年5月冀東水泥曾擬啟動該項資產重組計劃,但最終以“上市公司目前不宜分拆業務重組注入另一家上市公司或單獨申請主板上市,公司重組方案會加大兩家上市公司間的且同業競爭問題為由”而中止。
入主4年虧損近億元
在冀東水泥擬向秦嶺水泥注入其在陜西的資產遭遇分拆“死結”后,秦嶺水泥業績每況愈下。除了2012年,因非主營收入實現凈利潤為1112.61萬元,并實現脫帽外,截止到2013年前3個月,公司累計虧損9150.04萬元。秦嶺水泥最新發布的2013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00萬元到-12000萬元。
業內人士在分析秦嶺水泥幾年的困局時表示,由于冀東水泥承諾的資產注入難以成行,事實上秦嶺水泥在陜西遭遇其大股東冀東水泥的未注入資產的同業競爭。秦嶺水泥在陜西省內年熟料產能達到450萬噸,占到陜西省內熟料產能的8.35%。但冀東水泥還擁有冀東海德堡620萬噸產能的將近一半股權,冀東水泥參與市場統一控制的熟料產能占到陜西省的近兩成。另外,秦嶺水泥在關中地區面臨來自行業巨頭海螺水泥的價格戰。包括海螺水泥、堯柏水泥等水泥巨頭近年在陜西大打價格戰,而秦嶺水泥作為老國企負擔沉重,因此冀東水泥重組4年后依然業績難有起色。
據了解,水泥行業的利潤在2013年相對比較低,秦嶺水泥所在的西安、寶雞等關中地區因為價格原因基本無利可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陜西水泥市場產能急劇放大,尤其水泥行業巨頭海螺水泥在該地區的有關項目投產,導致區域競爭加劇。陜西地區用量最大的散裝水泥的價格出現大滑坡。去年上半年,PO42.5散裝水泥市場價能達到320~340元/噸。在自6月份之后的兩三個月內市場價走低了50~60元/噸。
對于2013年可能大幅虧損的原因,秦嶺水泥表示,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2013年度水泥產銷量增加,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下降,但公司所在區域市場水泥供過于求致使水泥售價低位運行,同時財務費用增加。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出現巨額虧損的秦嶺水泥難以看到未來的轉機。尤其是冀東水泥資產難以按時注入。2013年底,秦嶺水泥宣布停牌籌劃新的重組。
據秦嶺水泥2月13日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因冀東水泥籌劃與本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本公司股票于2013年12月6日起停牌,本公司擬向重組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冀東水泥以承債方式收購本公司現有全部資產。目前相關各方及中介機構正在就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方案涉及的相關問題與有關方面進行積極溝通。
消息人士則向記者表示,本次重組方案盡管仍未公布,但冀東水泥將讓出其控股權將是毫無疑問的。至于新的投資方,則很可能是陜西省內國資號企業。
責編: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