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在人民大會堂和河北代表團駐地,環保部長周生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的霧霾和去年同期相比,在同樣的氣象條件下,霧霾的情況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京津冀霧霾的平均值已開始下降。這樣的變化老百姓還沒感受到,但這些變化正在積極發生。環保部門只要堅持做下去,未來百姓會感受到這種積極的變化。環保部門將繼續打攻堅戰和持久戰,積極治理霧霾。
@新京報記者邢世偉:昨日,在人民大會堂和河北代表團駐地,環保部長周生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的霧霾和去年同期相比,在同樣的氣象條件下,霧霾的情況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京津冀霧霾的平均值已開始下降。這樣的變化老百姓還沒感受到,但這些變化正在積極發生。環保部門只要堅持做下去,未來百姓會感受到這種積極的變化。環保部門將繼續打攻堅戰和持久戰,積極治理霧霾。
周生賢稱,環保部在檢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沒有盡到社會責任,存在偷排問題。同時,有些地方政府存在保護現象,當地環保部門也存在監管不到位、不作為的現象。
當被問及家里是否使用空氣凈化器時,周生賢笑而不答。
吉林:治霾措施還需研究
@新京報記者涂重航:昨日,在政協中共界別的討論會上,北京的霧霾天也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有外地委員說,如今來北京辦事、開會,一結束就想馬上回去,北京的空氣污染確應引起重視。隨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發言。他說,北京市已下決心,到2017年,PM2.5將實現年平均每立方米65微克左右。這個決心向社會公布,到時能否完成,也接受社會監督。“去年十一北京長假,好多人出去旅游,人不多車不多但是空氣質量仍然不好。網上有車一族就提出了質疑,說PM2.5是不是汽車尾氣造成的?怎么PM2.5一嚴重就停車,就這幾個措施?”吉林說,今后對于治理污染的措施,確實還需要認真研究。
金鐵霖:霧霾必須治理好,已影響到歌唱家唱歌
@中廣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名譽院長金鐵霖在談及中國北方的霧霾問題時說,霧霾問題必須要治理好,因為霧霾會導致嗓子不適,已經影響到歌唱家唱歌。金鐵霖稱,北京是人才的集中地,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居住在這里,霧霾已經影響到了人的身體健康,必須要治理好。霧霾會導致人身體不好,如果人身體不好的話,將來工作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霧霾補貼,該不該有?
全國人大代表朱海燕:應該差別發放,室內和室外工作的影響程度就不同。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永華:錢不可能由企業出,因為沒有這方面法律,而且產生霧霾到底算自然還是人為、算企業還是居民都還無準確定論。
全國政協委員、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紅宇:如霧霾補貼還存在法律空白,應盡快立法立規,使這種補貼有法可依。據新華社“中國網事”
兩會關鍵詞TOP1:霧霾
3月5日,在眾多代表民意的兩會關鍵詞中,“霧霾”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百度指數移動數據顯示,近期“霧霾”的相關搜索量呈猛增趨勢,在2014兩會熱點議題預測TOP10分布中,“霧霾”以43%的搜索份額位居第一。另據數據顯示,“霧霾”不僅在2013年呈現了關注度飆升的趨勢,更呈現出向全國范圍蔓延的趨勢,其影響也越來越深。
●場內聲音
許家印:蓋樓需先蓋110多個章
@新京報記者林其玲:全國政協常委、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3月5日下午說,上午總理提到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房地產行業的確有很多多余的審批,而且有些是雁過拔毛的。我們去年統計過恒大有投資項目的全國130多個城市的審批。從買地到竣工交樓,再到給小業主辦房產證,少的要蓋50多個章,多的要蓋110多個章。你說浪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住建部在這個方面能不能規范和統一一下?哪些是該審批的,哪些是多余的審批,哪些甚至是雁過拔毛的審批,全面進行清理。這個工作非常必要,因為行政審批時間一拉長,成本就上去了,房價也就上去了。
劉永好:不改革,我搞不定幾千噸玉米
@新華社:如果不是當面接觸,記者怎么也不能相信,被外界形容為“飼料大王”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會為區區幾千噸的玉米困擾不已。因為管得多、管得“死”,民營企業眼下受到的限制,很多要比“玉米進口配額”更深、更隱蔽。
【跟帖】@3948-李光維:如果連劉永好這樣的名人都覺得難,可見審批多么可怕。壯士斷腕需要利刀。要管住權力,自由比什么都更解放生產力。
@新京報記者薛珺:【登梯出鏡】昨日,人民大會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當天開幕,一位電視臺女記者站在梯子上出鏡。
●場外片段
“葛大炮”答記者:兩會上多數時間給你們了
昨天傍晚,全國政協會議教育界別小組討論已結束很久,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還在會場里被記者包圍式采訪。因每年兩會都直言敢言,葛劍雄被網友稱為“葛大炮”。
記者:葛教授,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葛劍雄:兩會上,除了吃飯、睡覺、開會,大多數時間都給你們了。
記者:為啥記者都愛采訪你?
葛劍雄:第一,我來者不拒。兩會上我是公共產品,雖然我不用手機,但我房間電話是公布的,號碼1641。我一來就跟前臺說,凡是記者打進來采訪的,都轉給我。第二,我說的話你們基本都能用,沒有特別敏感會被你們總編砍掉的。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
●直通會場
“農家子弟”讀重點大學10%增量如何定
時間:2014年3月5日下午
地點: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分組討論現場
事由: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4年將進一步推進教育發展和改革,使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再增長10%以上,讓更多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昨天,多位來自重點高校的委員提出建議。
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胡凌云:關注貧困學生的受教育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定向資助等多種方式,確保考取重點高校的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不因經濟原因而輟學。
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真正要解決教育公平,讓“寒門農村學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是國家下決心辦好義務制教育,有條件的話,再延伸到學前。如果我們中國的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到條件差不多的,比較好的義務制教育,就解決問題了。應該鼓勵寒門學子,想爭取更好的教育環境,要靠自己努力去考。政府要做的,則是給孩子營造平等的基礎教育環境。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謝煥忠(列席政協小組討論):這個10%的目標,也是有基礎測算出來的,去年的測算大概是8.5%。過去,教育部主要通過中西部對口支援方式,讓貧困地區農村學生有機會到重點大學讀書,去年大概做到18.5萬人,相當于在中西部地區辦了60座8000人-1萬人規模的大學。另外,不用擔心——貧困農村地區學生上重點大學的比例提高了,會擠占城市學生的資源——我們是在每年招生的增量中做這個事情。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
@新京報記者侯少卿:【做功課】昨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前,各媒體記者把報告攤在地上加緊研讀,力圖把本屆政府工作報告內的亮點第一時間發布出去。
院士炮轟科技界亂象:還科學事業本來面目
@新京報記者朱柳笛:59歲的陳溫福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國水稻領域最知名的專家之一。這次,陳溫福并未同往年一樣,在兩會上談論自己的老本行——糧食和土地,而是直接將矛頭指向現行的科技管理體制。他提出,應當清理和整頓過多、過慢的科技計劃。他曾留心數過,各類來自中央和部門的科技項目眾多,有數百個,存在重復,有些也不必要。“比如某縣有個種豬場不錯,各個單位都來掛牌,多達200多個牌子,墻上掛不下,擺地上,相當壯觀,但這也是一種無奈。”他希望科技界這些亂象能夠得到清理,并呼吁還科學事業一個本來面目,還科學科技工作者一個清靜的環境。
編輯: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