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中國砂石骨料網主辦的首屆“2014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技術發展(黃山)論壇”正式召開。本屆論壇得到了中國砂石協會、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上海砂石協會等協會領導的鼎力支持。
本屆論壇演講嘉賓陣容強大,主辦方邀請到眾多行業領袖和專家學者與參會者一起共商建筑骨料發展大計。其中,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做了題為《借鑒成功經驗 促進砂石骨料行業快速轉型升級》的專題演講。胡會長從國家發布的新城鎮建設和軌道交通、公路、鐵路建設等計劃預測未來幾年砂石骨料的用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他認為目前我國砂石行業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促進砂石骨料行業快速轉型升級十分有必要。以下為發言稿全文:
砂石,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材料。之所以稱之古老,是因為早在公元前1000年,古希臘奧林匹亞人就用愛琴海中的膠凝物和天然砂石建造建筑;稱之現代,是因為現代是通過先進技術和裝備開采礦山并經加工而制成。
從國家發布的新城鎮建設和軌道交通、公路、鐵路建設等計劃看,未來幾年砂石骨料的用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新環保法的發布,對資源和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砂石行業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借鑒其他行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促進砂石骨料行業快速轉型升級。
一、砂石骨料的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砂石骨料最大的應用市場是:住房和新城鎮建設、軌道交通、公路、鐵路等建設。
1、住房和城鎮化建設
從國際上看,房價大幅下跌與城鎮化率有關。當一個國家城鎮化率超過60%時,房價大幅下跌就可能發生。美國房價波動時城鎮化率超過70%;日本房產泡沫破滅是因為城鎮化率超過67%;歐洲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城鎮化率超過65%。
中國大陸總人口13.6億人,城鎮常住人口7.3億人,2013年城鎮化率達到53.7%。根據國家2014~2020年新型城鎮化規劃,預計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在城鎮化進程中,“三個1億人”會帶來住房剛性需求,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
5月初,財政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下撥2014年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1193億元,用于支持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發放租賃補貼、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和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要求市縣財政部門按照工程進度及時撥付資金。
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到2013年底,全國有軌道交通的城市19個,預計到2020年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將達到50個。據發改委統計,目前獲批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城市已達36個,2014年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將達到2200億元,比去年增加400億元。
3、公路建設
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國家干線公路網絡到2030年會實現首都輻射省會,省際多路聯通,地市高速通達,縣縣國道覆蓋,1000公里以內的省會、縣可以當天到達,東中部地區省會到地市可以當天往返,西部地區省會到地市可以當天到達,區域中心城市重要的經濟區,城市群內外的交通,沿邊沿海的公路也會貫通。
《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國家公路網規劃方案由普通國道和國家高速公路兩個路網層次構成,總規模約40萬公里。普通國道由12條首都放射線、47條北南縱線、60條東西橫線和81條聯絡線組成,總規模約26.5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約11.8萬公里;另規劃遠期展望線1.8萬公里,主要位于西部地廣人稀的地區。
據測算,修建這些路共需資金量4.7萬億元,其中普通國道2.2萬億元,高速公路2.5萬億元。
4、鐵路建設
在2014年初,中國鐵路總公司安排今年固定資產投資為6300億元,之后第一次調整增加至7000億元;4月8日由7000億元增至7200億元。4月30日再度調整,調整后的鐵路投資總額將達到8000億元以上,這是今年不到4個月時間第三次向上調整鐵路投資計劃。中鐵總公司稱,不排除未來還會有調整計劃,2014年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有望超過2010年的極值8426.52億元。
從目前規劃來看,未來兩年估計集中建設2萬公里的高鐵路線,2015年將建成“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實現建成12萬公里的通行里程,到2020年達到16萬公里。
5、長江經濟帶建設
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與京津冀經濟帶一起成為一南一北兩大重點區域發展典型。建設長江經濟帶,讓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市場統一起來,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11個省市約6億人的區域。
根據《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到2022年長江經濟帶將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其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率先建成。這一運輸體系將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主軸,以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為支撐,在保證長江干線航道暢通高效的同時,全面建成沿江高速鐵路和國家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城市群軌道交通網絡骨架。將為砂石帶來新的市場。
從以上建設及投資計劃來看,未來砂石市場需求量大,這為加快砂石骨料行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水泥的發展歷程
水泥自1824年誕生以來,其生產技術是一個不斷進步、成熟和完善的過程。水泥的生產過程可概括為“二磨一燒”,即按一定比例配合的原料,先經粉磨制成生料,再在窯內燒成熟料,最后通過粉磨制成水泥。在生產過程中,窯是核心設備,水泥技術的發展以窯爐技術進步來劃分。
水泥自出現至今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其生產先后經歷了倉窯(也稱瓶窯)(1824年)、立窯(1884年)、干法回轉窯(1895年)、濕法回轉窯(1912年)和新型干法回轉窯(1932年)等發展階段,最終形成現代的預分解窯新型干法(1971年)。是集礦山開采、物流、倉儲、自動化、集成化、規模化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在環保方面,水泥窯余熱發電、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普遍應用,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三、砂石骨料的發展歷程
1、破碎機的發展歷程
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就出現了最筒單的粉碎工具—杵臼,公元前200~前100年演變為腳踏碓,公元前四世紀發明了連續粉碎的畜力磨,稍晚時期出現了輥碾連續粉碎破碎機械。公元200年之后,在腳踏碓和畜力磨的基礎上研制出了水動連機水碓、水磨、連磨等。這些機械除用于谷物加工外,還擴展到其他物料的粉碎作業上。
隨后出現了用蒸汽機驅動的輥式破碎機(1806年),破碎巖石的顎式破碎機(1858年),具有連續破碎動作的旋回破碎機(1878年),能耗較低的沖擊式破碎機(1895年)。
二十世紀30~50年代,相繼研制出輥碗磨機、輥盤磨機等立軸式中速磨機。到了70年代初期,已制造出每小時產量為5000噸、最大給料直徑達2000毫米的大型旋回破碎機。進入90年代以后,能夠生產0.5~30噸振動破碎機、4~24噸靜碾破碎機等規格品種較全的系列產品。隨著科技的發展,破碎機械發展至今,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砂石骨料的發展歷程
砂石骨料的發展是伴隨建筑技術的發展以及砂石骨料生產設備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同時,砂石骨料的發展也因天然砂石的減少和禁采而逐漸向機制砂石發展的過程。在砂石骨料的生產中,核心技術是“破碎和篩分”,其生產過程可概括為“精破細篩”。
第一階段:以人工開采天然砂石為主,砂石多為自然風化、流水剝蝕而形成;
第二階段:天然砂石實現機械化開采,砂石質量逐步提升;
第三階段:機制砂石骨料的比重快速增加,砂石骨料行業技術標準逐漸完善,砂石是以開采礦山經過加工而制成;
第四階段:砂石骨料的市場逐步細分,面向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骨料的比重逐步增加;
第五階段:城市建筑垃圾協同處置的二次加工技術逐步成熟,城市礦山的概念得到認可。
砂石行業由早期的江河湖泊人工開采,到天然砂石機械開采,再發展到當前的機制砂石規模化生產。最終將發展成為礦山開采、加工、物料儲運高度集成化、自動化、規模化的現代產業。在環保方面,城市建筑垃圾得到再生重復利用。
目前各地陸續新建萬噸級規模的機制砂石生產線,采取了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堅持生態優先、環保措施同步到位,砂石骨料工業技術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四、水泥與砂石骨料工業技術進步比較
水泥工業技術進步的歷程是:倉窯——立窯——干法回轉窯、濕法回轉窯——新型干法回轉窯——預分解窯新型干法——技術不斷升級,生產效率和能耗不斷降低——余熱發電、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花園式工廠。
水泥列為國家統計局工業產品統計范疇,國家在各個時期都有相應的產業政策、科研經費和技改資金支持,國家成立專門的研究設計院、檢測機構負責技術研發和質量檢測,技術升級較快,標準、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健全。
砂石工業的技術進步歷程是:原始的天然砂石人工開采——使用簡單的機械開采——機械化開采——因天砂石禁采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機制砂石——機制砂石規模化生產的現代化工廠(正在形成)——其技術在不斷升級,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注重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最后將發展為城市建筑垃圾再生重復利用的環保產業——花園式的工廠。
砂石未列為國家統計局工業產品統計范疇,國家在各個時期相應的產業政策較少,至今沒有產業政策、科研經費和技改資金支持,沒有專門的科研設計院所、檢測機構負責技術研發和質量檢測,技術升級較慢,標準少、質量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
從以上水泥與砂石骨料工業的技術進步對比可以看出,砂石骨料工業在基礎研究、標準質量、檢驗檢測的等諸多方面速度遠遠慢于水泥工業,國家重視程度也有較大區別。
五、提升砂石骨料工業的技術水平
砂石骨料和水泥工業在礦山開采、物料儲運、自動化、規模化、環境保護等方面有相近之處,借鑒水泥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加快砂石骨料行業技術升級,主要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認識砂石產品和產業
傳統的砂石產品主要是開采天然砂石資源而獲得。長期以來,采砂采石主要是挖掘、篩分、運輸等,對采集的砂石幾乎不進行加工,或進行少量加工。由于傳統砂石生產簡單,人們普遍認為所涉及的技術不復雜,將其作為一項專門的技術來研究的人不多,導致砂石行業技術進步相對滯后。由于各地政府對砂石的開采缺乏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有些企業不按規定生產,給人們形成了砂石行業臟亂差、破壞環境的印象。
近年來,為了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大多數地區已禁止開采天然砂石,機制砂石不斷發展成熟。機制砂石的發展是合理利用資源、規范開采秩序、保護環境的需要,是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進程的需要。
機制砂石與傳統的砂石生產不同,涉及系統的設計和多項復雜的技術,要重視研究開發工作,要在行業的技術水平和設計能力等方面不斷提高。
目前,建設萬噸級砂石骨料生產線的大企業不斷增加,這些生產線采取了先進的環保措施,引領砂石行業快速轉向工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綠色環保方向,行業形象大為改觀。砂石開始步入“大礦時代”,“砂石老板”這一歧視性稱謂伴隨著開礦主體的重新洗牌而逐步淡出人們視野。
砂石骨料行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支持,需要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
2、制定合理的開采規劃和相應的政策,引導行業發展
目前機制砂石的比重不斷加大,是重要的轉型時期。各地政府應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和礦山資源的情況,對砂石的開采進行重新規劃和布局;需要對有關政策進行梳理,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修改或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按國家對資源的開發和環保要求進行開采。政府應制定鼓勵礦山開采后形成的建設用地、建設公園等的政策和措施。
砂石企業也應重組聯合,增強實力,增強環保意識,增加在環保方面的投入。
3、機制砂石的開采和加工要進行系統的設計
傳統的天然砂石開采主要依靠人工,設備比較簡陋,往往只考慮滿足生產要求即可,是局部設計或是部分或單條生產線,一般產能較小,效率不高,環保措施跟不上。
國家發布的“機制砂石行業機制砂石發展指導意見”和“建設用砂石礦山開采準入條件”,要求新建機制砂石生產線應對礦山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對開采和生產線進行合理布局,采用先進的生產裝備和生產線,注重產能和產品質量,重視高效、節能、環保、智能化以及資源的綜合利用,要求砂石生產過程中要降低粉塵排放,對生產中的廢水的和細粉進行回收再利用,達到清潔生產,要求低碳和循環發展,實現砂、石、廢水全部循環利用,做到真正的零排放。
要對機制砂石生產系統、建設、運行管理、安全、環保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設計。從石礦開采和加工、物料儲運、資源利用、能源消耗、粉塵、噪音、廢水處理與回收利用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體現全方位綠色制造、全系統實現智能節能的理念。
4、組建砂石骨料研發和質檢機構,制定行業標準
一個產業的發展,要有理論來指導,要有技術來支撐;要保證產品的質量,要有檢驗檢測機構。多年來人們對砂石的開采和生產技術普遍重視不夠,相關技術規范、標準不多,目前國家和地方尚沒有檢驗檢測機構,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幾乎沒有。
要加強研發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的建設,盡快建立研發和檢測機構,對砂石的開采、加工和裝備技術、產品標準、質量、檢測等體系進行系統的深入的研究,提升砂石行業的技術研發、質量標準、檢測等整體水平,制定各項標準,推動砂石產業向工業化、規模化生產方向發展。
5、對核心技術進行研究
隨著國家對建筑、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需要高質量的砂石骨料。
要對石礦開采技術、礦石加工技術和機械裝備的核心技術進行研究;對砂石骨料的顆粒級配、顆粒形狀、表面特征、針片狀顆粒含量、石粉含量、空隙率、線膨脹系數以及骨料-漿體界面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同時研發新裝備,提升裝備水平,以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
6、高度重視環境保護
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對立法理念、監管機制及法律責任等進行了修訂,完善了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重在源頭管理和過程管理,對生態保護和補償,對土壤保護,對區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防治、聯防聯治等急需解決的問題都做了規定,授予各級政府、環保部門新的監管權力,也規定了對環保部門自身的嚴厲行政問責措施。支持企業節能減排等。
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增強環保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義務;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的防治措施”。
石礦的開采和加工,主要涉及噪聲、粉塵、廢水、清潔運輸過和礦山復綠。砂石企業的生產要達到綠色礦山的要求,重視礦山開采的生態保護和節能降耗,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石粉、廢水回收利用,達到“零排放”的環保要求。
7、注重廢舊混凝土的回收和再利用
我國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每年要消耗約120億噸砂石骨料。城市老舊建筑和基礎設施的改造,要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廢棄混凝土量最大,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如不利用這些廢棄物,會增加環境的負荷,也是對資源的浪費。目前世界各國都對廢棄混凝土進行處理,在重建工程中用作再生骨料,既節約了天然骨料資源,又對保護環境有利。
砂石行業對廢舊混凝土的回收和再利用具有顯著的優勢,對落實資源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在行業同仁和各相關領域的共同努力下,砂石產業將成為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循環再利用和城市礦山的環保產業。
8、建設機制砂石開采、加工、儲運一體化的現代化工廠
我國水泥、玻璃、陶瓷產業,從八十年代初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經過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用了20多年的時間。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相關研究設計院、高校等和砂石骨料企業已加大了研發力度,砂石骨料行業的轉型升級明顯加快。
在各級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支持下,通過借鑒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在行業同仁和廣大企業的不懈努力下,通過不斷提升砂石骨料行業的技術水平,未來砂石骨料的開采、加工、儲運必然是高度集成化、自動化、規模化、綠色環保的現代化工廠,也是城市建筑垃圾協同處置再利用的環保產業。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