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減少能耗,保護珍貴的藍天及生態環境,西安市開始全面實施“綠色建筑行動”,城鄉建設步入“綠色轉型”的新時期,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增添綠色的雙翼。
同樣居住在城市中,一個綠色的小區將會給居民帶來更多的清涼和怡人的環境。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減少能耗,保護珍貴的藍天及生態環境,西安市開始全面實施“綠色建筑行動”,城鄉建設步入“綠色轉型”的新時期,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增添綠色的雙翼。
綠色轉型拒絕古城走向“黑色未來”
“高樓林立、人口集中加上無節制地消耗與排放,讓你想象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未來?”說起西安“綠建行動”的實施,西安市建委負責人這樣說,省市共建大西安和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并不是在有限的城區土地上蓋滿高樓大廈,遍布立交與道路,更多的是融入生態與人文元素,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生。“綠建行動”就是要通過市場推動、科技創新、節能降耗,把生態文明融入西安市城鄉建設的全過程,不斷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從而實現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再不進行綠色轉型,古城將面臨的是一個黑色的未來。”
新舊建筑按計劃按標準逐步實施
按照剛剛出臺的《西安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意見》,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城鎮新建建筑強制性節能標準,“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00萬平方米,到2015年末,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標準的比例達到20%。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方面,“十二五”期間,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30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市政集中供熱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公共機構建筑的供熱計量改造并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建設農村居住建筑節能示范項目1000戶,完成既有建筑節能降耗各項目標任務。
城鎮建設棚戶改造不僅生態還要環保
在城鎮新區建設、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中,列入綠色建筑比例、生態環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再生水利用、廢棄物回收利用等指標,并落實到具體項目;對申報綠色生態示范的新區,要補充、完善綠色建筑規劃指標體系;建設用地要優先利用城鄉廢棄地,積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西安市建委表示,“綠建標準要求住宅建筑,場地建設不破壞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等,綠地按比例進行建設,同時,利用太陽能、地熱、中水循環系統達到節能減排,生態環保。”
保障房公共建筑必須達到“綠色標準”
六大類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它們是:政府財政性投資的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筑;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國家、省、市綠色生態示范區范圍內的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連片的新建居住小區和學生公寓;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筑。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