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青島市完成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320萬噸,替代天然砂石240余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84萬噸。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實現產值4.79億元,企業銷售收入增長7.7%,利潤增長3.42%。
加工破碎廠房
日前,記者從青島市城鄉建設委獲悉,上半年青島完成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320萬噸,同比增長4.2%,節約填埋土地300余畝。下一步,青島還將在李滄區婁山河污水處理廠西側建一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配套廠房及研發中心,據介紹,該項目年設計利用建筑廢棄物500萬噸,將主要接納市南、市北、李滄三區產生的建筑廢棄物。
資源化利用率可達60%以上
“我市預計全年產生建筑廢棄物1200萬噸,全年計劃資源化利用建筑廢棄物800萬噸,資源化利用率可達60%以上。”據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地材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主要是指新建、改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等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在滿足工程項目回填、土地平整需求后,將多余的運送至企業,通過生產加工進行再生利用,生產出符合技術指標、滿足設計要求的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方可用于工程項目。
據了解,青島自2009年開始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工作,積極協調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合作開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成功研發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先進技術,在理論上實現建筑廢棄物100%利用。其中,有三種產品的生產工藝成功申請國家專利,填補國內空白。2013年正式實施了《青島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條例》,并于近期出臺了《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生產導則》,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定。在《條例》中規定,對于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工程項目,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的,優先采用;對于非政府投資工程,采用返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處置費等經濟手段,鼓勵其使用再生產品。
今年上半年青島市完成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320萬噸,替代天然砂石240余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84萬噸。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實現產值4.79億元,企業銷售收入增長7.7%,利潤增長3.42%;按規定征收各類建設、拆除項目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處置費2652.9萬元,將主要用于從業企業技術升級改造獎勵、再生產品推廣補助、返還使用再生產品項目的建筑廢棄物處置費。此外,青島大力推動應用尾礦生產人工砂,減少天然砂石用量、遏制亂采濫挖,上半年人工砂使用量234.1萬方,達到全市用砂量的44.9%。
建筑垃圾可再建新樓
“從拆遷現場運來的建筑垃圾運到這里,經分類、篩選、粉碎、清洗等多道程序后,將變成粗細骨料、混凝土、透水磚、砌塊和種植土等九種產品。”據青島綠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介紹,一座舊樓房拆遷之后,除去鋼筋、木片、塑料等材料,剩下的建筑垃圾通過再生利用,還可以再建出一幢新樓來。目前,公司年消化建筑廢棄物達到200萬噸,已經和青建集團、青島錦繡房產、青島華新園等多家房地產公司成為合作伙伴。
據了解,目前,青島市已經形成了5大系列14個品種的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體系,涵蓋了骨料、混凝土、砌塊、磚、種植土等方面,并在寶龍廣場、錦繡華城小區、燕島國際公寓、世園會等工程項目中進行了使用。另外,宜昌路片區保障性住房施工項目路面硬化、登州路全路段道路綜合治理等工程中也進行了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的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再生透水磚為例,使用過程中,雨水可以經過濾、凈化,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保護生態環境。
1.24億元建綜合利用園區
記者從青島市規劃局獲悉,李滄區婁山河污水處理廠西側將建一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配套廠房及研發中心,該項目位于李滄區婁山河污水處理廠西側,項目所處地塊總占地面積約1054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4941平方米,相關配套廠房主要進行建筑廢棄物的收集加工以及再生利用,從規劃圖上可以看到,項目包括辦公樓、加工破碎廠房、加工生產廠房等。建筑屋頂設計了光伏自發電和園區污水處理等多種可持續配套設施,充分體現了資源合理化綜合利用的示范作用。
陳勇介紹,該項目投資1.24億元,目前已通過規劃公示期,預計兩年后建成并投入生產,屆時將徹底消納主城區建筑廢棄物。該產業園是以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及科研開發、機械制造、倉儲加工、物流配送和生活服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采用地下為封閉生產線,地面為綠色植被的建筑模式,特點是解決了噪聲、粉塵等二次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建成后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技術最優的標桿式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園。
鏈接》》
廣州:多舉措再利用建筑垃圾
目前廣州納入監管的建筑工地2633個,正在施工工地1661個,其中處于基坑施工階段容易造成揚塵污染的工地有165個,這些被納入重點管理臺賬,防止了重大揚塵污染事件的發生。在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首期確定了4家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投資主體,預計每年可以處理建筑廢棄物400萬噸,產品主要為再生骨料、干混砂漿人行道磚等再生建材,再生利用率達95%以上,目前4個循環利用項目已經進入前期籌備階段。
昆明:建筑垃圾現場“消化”
據2012年的調查,昆明有14家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企業。設備開到拆遷現場,當場作業,噪音不大,也有防塵措施,就可做成一塊塊完好的建筑用磚。這樣的移動處理方式比定點處理建筑垃圾好得多。畢竟,司機將建筑垃圾運送到資源化處理基地是需要成本的。
鄭州:建筑垃圾綜合利用
建筑垃圾不僅將有“新家”,同時還變廢為寶,迎二次利用。鄭州市將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規劃引導,根據各區建筑垃圾存量及增量預測情況,按照資源就近利用原則,制定建筑垃圾治理和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據河南盛天環保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公司已在鄭州南部和西部建立了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基地,通過先進的“再生骨料技術”將建筑垃圾變成了各樣的“路面磚”,這些“路面磚”已在鄭州各生態廊道、龍湖鎮湖濱大道改造、嵩山路建設路人行道改造等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環保、經濟的同時還能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相關人士表示,鄭州將逐步加大各區建設建筑垃圾臨時處置場的力度,以實現就地生產、就地消納和就地利用,來確保鄭州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作順利開展,朝著2015年年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50%、2020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80%的目標邁進。
編后語:
建筑垃圾再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當今和以后建筑垃圾處理的大趨勢,無論是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民生方面都是一項成功的新興的朝陽產業,在我國發達城市已經著手建筑垃圾再利用處理的今天,唯有從政策上大力度支持建筑垃圾再利用工程,規范運輸、提倡采用新型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入手,才是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的最終之道。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