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論述:1.何謂連續級配混凝土;2.混凝土骨材的理想級配。3.如何制作及分析混凝土配比中骨材的總級配曲線;4.不同尺寸骨材的填充量化方法與效果分析;5.連續級配的實例驗證。
連續級配混凝土研究論文
技術總顧問:賴瑞星 著
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南基地
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國際管理公司貴陽生產基地
貴州中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1.何謂連續級配混凝土。
2.混凝土骨材的理想級配。
3.如何制作及分析混凝土配比中骨材的總級配曲線。
4.不同尺寸骨材的填充量化方法與效果分析。
5.連續級配的實例驗證。
一、何謂混凝土骨材的「連續級配」
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細骨材,系用天然的優良砂石(不得有風化巖、葉巖、堿骨材等),經破碎、清洗、篩分而成。混凝土產制廠購入時作比重、吸水率、磨損率、健性等材質方面的試驗,只要材料的來源沒有變化,則這些試驗可以較低的的頻率為之;但是因為砂、石生產場別之間有很不同的加工方式,產品會有很大的質量差別,再加上碎制砂、石的加工機具很容易產生磨耗,故粗、細成品粒材的級配(粒度)變動是很尋常的;而粗、細骨材占混凝土組成的80%左右,骨材粒度的變動當然是混凝土質量變動的重要因素,管制好骨材級配的變動就成了混凝土生產業者最重要的管制項目,所以混凝土產制廠必須以足夠的頻率作粒料篩分析的檢驗,取得生產調整的資料。
「骨材的級配」為不同尺寸顆粒排列組合的一種物理量,當大尺寸骨材間之空隙被較小尺寸骨材填塞后,大小顆粒組成一個密實的「網絡」結構,非但外力可藉由大大小小的顆粒均勻負載之,整體骨材內之空隙率也會降低。當不同尺寸之骨材相互填塞至最佳狀況時,其單位容積將增加,此顆粒大小尺寸之排列組合即為「級配」。
在如何掌控粒料級配前,讓我們先了解什么是優良的混凝土骨材級配。是否為良好的骨材級配,端視于該級配的用途為何,針對水泥混凝土的用途須要讓其組成為
最致密(具有最小的空隙率)的
連續級配;在各種骨材于特定的比率之下,使得骨材占最大體積比,非但可藉其有效的大小填充的網絡結構,發揮粒料既有的強度功能,且可因大小顆粒間的滾動,達成混凝土所須的工作度,因為骨材占最大體積比且為致密狀態,故也可使用較少量的膠結材料,達到經濟的目的,這種連續級配的骨材顆粒的分布類似「
富勒曲線FLC」。
二、混凝土骨材的的理想級配
早在1907年「富勒氏及湯姆森」(Fuller and Thomson)提出,固體粒料粒徑分布定義的理論方程式及其分布曲線。其方程式為:
h:系數(0.3~0.5)
P:某粒徑顆粒的過篩百分比 d:某顆粒的粒徑(mm) D:該級配組的最大顆粒的粒徑(mm)
其中h值愈小表示級配中的細粒料愈多,水泥混凝土的骨材級配h值為0.5,今以5~25mm集料規范的粗骨材與細骨材之粒徑,以「富勒氏及湯姆森」方程式所算出的數值如下表1,由相關數據繪成圖形如下【圖一】及【圖二】。
表1 5~25mm集料骨材粒徑規范及理想值
由表1的數據以富勒計算值為應變量,骨材粒徑為自變數作成下圖:
【圖一】5~25mm骨材、細骨材規范及FLC(實際粒徑)
橫作標改以「對數刻度」表示,則圖形變為:
【圖二】5~25mm骨材、細骨材規范及FLC(對數粒徑)
如【圖一】及【圖二】所示,粗、細骨材篩分析規范的目的,為使混凝土的骨材粒度的分布能夠盡量合乎「富勒曲線FLC」所示的大小顆粒呈連續狀態的分布,使整個骨材集料中大顆粒間空隙有次大顆粒填充之,如此大、小顆粒相戶填充的循環,使整體成為緊密之結構。
關于富勒曲線(FLC)有以下各種特性:
· 與縱坐標(過篩百分比)相交于7%~8%間,表示粒徑0.15mm以下的「填充用」粉細材料至少須占有7%~8%的重量比。
· 因橫坐標資料跨距過大(從0.075mm到37.5mm),故以對數坐標表表示,則圖形能更清楚骨材顆粒的級配詳情(尤其在細粒料部份)。
· 由【圖一】中可知,粒徑1.18mm以下過篩率急遽縮小(細粒料少),故此理論級配的組構偏重于檢討粗粒料級配的組合方式。
· 富勒曲線(FLC)系由富勒公式所導出理論級配圖,其顆粒皆為理想的圓形顆粒;實際上混凝土的骨材絕大部份系由不規則顆粒所組成,但級配的架構走勢,仍須參照富勒曲線的趨勢組合級配,所以,混凝土粒料的組合只要類似富勒曲線(FLC)即可。
· 富勒曲線只是混凝土骨材須要連續級配的理想依據,但是,單位體積內的混凝土骨材若完全依富勒曲線組合構成,但因實際粒料并非圓顆粒,顆粒間須有更多的填充,混凝土會因過少的細粒料而造成工作性的不良。
· 實際骨材粒料的FLC與理想FLC的比較,可判別混凝土料性的粗細性。
三、配比骨材的實際級配與理想級配
富勒曲線(FLC)既然為混合骨材粒度分布的數理依據,在混凝土配比設計時,就要以富勒曲線(FLC)作為一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如何在滿足混凝土配比設計的其它條件之下,又可使混凝土的骨材級配可滿足富勒曲線(FLC)的要求,為混凝土配比設計者重要的課題。
這些有關富勒曲線(FLC)作業包括:(1)粗、細骨材的篩分析試驗。(2)理想富勒曲線(FLC)的建立。(3)骨材實際富勒曲線(FLC)的建立。(4)骨材總級配是否呈“連續”狀態的判定。(5)總級配異常的修正。
今以實際粗、細骨材的粒度加以說明:
1. 細骨材篩分析及其級配規范
表2 細骨材篩分析表
以表2篩析結果及細骨材級配規范作出下圖:
【圖三】細骨材篩析圖
兩種細骨材(粗、細砂)經由篩分析圖(【圖三】)中的規范上、下限曲線與實際混合后細骨材的級配曲線作比較,可借著兩種細骨材的混合比率調整實際級配曲線,找出最接近規范限之內的級配曲線。
2.粗骨材篩分析及其級配規范
表3 粗骨材篩分析表
以表3篩析結果及粗骨材級配規范作出下圖:
【圖四】5~25mm集料骨材篩析圖
【圖五】5~19mm集料骨材篩析圖
3.配比骨材實際級配與理想FLC級配
依上述粗骨材級配(大/小石50%時,此時粗骨材級配合乎5~25mm集料規范)與細骨材級配合成的總級配,可作成下圖:
【圖六】混凝土骨材實際與理想級配圖(大小石50%/50%)
【圖六】系利用50%的9.5~25mm集料及50%的5~19mm集料所合成的骨材總級配分析圖,由圖中可知配比FLC的圖形與理想FLC相近,且整條曲線呈“連續”狀態;假設配比設計時,若不使用5~19mm集料(配比全部使用9.5~25mm集料,此時粗骨材級配并不合乎任何集料規范),則其總級配分析圖會成為下圖︰
【圖七】混凝土骨材實際與理想級配圖(大小石100%/0%)
【圖七】系利用100%的9.5~25mm集料所形成的骨材總級配分析圖,由圖中可知在粗骨材級配中的12.5mm及9.5mm兩粒徑的過篩率不夠,造成整個級配曲線在該處成為「不連續」的分布;有此不良級配的出現,須經由調整集料的使用比率,或改用他種集料(如上例中加入5~16mm集料),再透過上述之計算技術以修正之。
再假設配比設計時,若不使用9.5~25mm集料(配比全部使用5~19mm集料,此時粗骨材級配合乎5~19mm集料規范),則其總級配分析圖如下︰
【圖八】混凝土骨材實際與理想級配圖(大小石0%/100%)
【圖八】系利用0%的9.5~25mm集料及100%的5~19mm集料所合成的骨材總級配分析圖,由圖中可知配比FLC的圖形與理想FLC相近,且整條曲線仍呈“連續”狀態。
4.結論︰
· 利用粗、細骨材粒度篩分析結果透過計算,可判別骨材級配是否呈連續狀態。
· 合乎級配規范的粗、細骨材所組成的配比,其總級配「較有可能」呈連續狀態。反之,其總級配「較不可能」呈連續狀態。
· 透過不同骨材集料的組合,可讓混凝土在粗、細度或骨材最大粒徑的選擇有更寬廣的彈性選擇。
· 透過連續級配的分析,可作為產制骨材集料的選擇及配比的調整,使混凝土更多樣化。
四、骨材連續級配對材料間「填充」的影響
混凝土中材料之間的充填關系有三種:(1)第一種填充:以水為填充材,膠結材為基材,膠結材顆粒間隙以水充填形成「水泥漿」組合體,定量表示的物理量為:「水膠比」。(2)第二種填充:以水泥漿為填充材,細骨材為基材,細骨材顆粒間隙以水泥漿充填形成「砂漿」組合體。(3)第三種填充:以砂漿為填充材,粗骨材為基材,粗骨材顆粒間隙以砂漿充填形成「混凝土」組合體。水在混凝土中的功能為:①讓膠結材發生化學反應。②填充粒料間的空隙。③提供顆粒間的潤滑作用。故水在第一種填充中一定是過填充狀態,受限于被設計混凝土的水膠比,配比設計須服膺此種填充;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與水膠比呈反比,混凝土要求的強度愈高則需要愈多的膠結材,從低到高強度的混凝土,第二種填充是從填充不足到過填充都會發生,這種填充的調整,配比設計者須應用卜作嵐材料(礦粉或粉煤灰)用量的增減及化學摻劑的添加,盡量讓使低強度到高強度的總膠結量「填充集中化」;第三種填充是混凝土中最大顆粒間的填充,也是三種填充中最重要的填充,傳統認知中,皆以先觀察細骨材F.M.值的大小,再以隱敝屬性「砂石比S/A」的經驗值決定粗、細骨材的用量比率,這樣以經驗決定S/A值,就無法精確的掌握第三種填充的情形,這種填充并無任何限制,是影響混凝土工作性最重要的因素;填充不足,組織結構不良,非但無法由適當的粒料來遞送外力,也會造成「騷料」影響工作性;太過的填充非但稠性過大,需增加用水量調整工作性,因而升高水膠比增加成本,也增加了混凝土的體積變化率,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如何讓此填充不發生填充不足又不會有過度的填充,這是配比設計的重要技術。
惟有藉助大小顆粒間的組構,不只可降低單位體積內的空隙率,更因大顆粒由次顆粒的包圍,整體形成一高效率的網絡結構,要形成這種網絡結構,連續級配的骨材為必要條件;外力輸入時由此大小顆粒組成的“骨干”共同承受傳遞,由更多粒料分散外力的應力集中,大大提升整體混凝土對外力的抵抗;在實質面即為:粗骨材的空隙由細骨材予填充,細骨材的空隙由粉膠結材填充,粉膠結材的空隙由液態材來填充。
混凝土的有80%以上由粗、細骨材所組成,這些粗、細骨材粒料要有好的相互填充效果,其大小尺寸的分布就必須接近「富勒曲線」,在這種連續級配分布之下,大小顆粒才會有好的填充效果,這種材料間混合后對各粒徑『質』的要求,是填充的最基本要求。至于材料間的填充,則是材料間混合后對各粒徑『量』的要求。級配的要求隨著材料顆粒粒徑的增加而增加,填充的要求則不論材料顆粒粒徑的大小都須被關注的問題。
混凝土骨材間的填充是決定混凝土性能(工作性及強度)的主因,而骨材的級配如何影響填充效果,就是須透過「骨材空隙率試驗」來探討。
……
閱讀全文請點擊:
http://www.xwj68.com/wenku/wenkuinfo.aspx?id=635411350217031250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