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道高速、渝廣高速由于采用了高科技、全自動施工手段,施工效率提高了約30%。
花天河大橋:
自動化程度高,效率提高30%
南道高速花天河大橋工地很大,但整個工地上來往忙碌的工人,數來數去還不到10個。
“難道是因為夏季高溫停工了?”7月29日上午,記者在南道高速施工現場看到,在98米的橋墩施工現場,沒有大型施工機械的轟鳴,橋墩旁也沒有腳手架,只有一部直升電梯和一座升高架機。
“這次用的是全自動爬模施工方式。”南道高速項目部負責人解釋,傳統橋梁施工采用的是腳手架施工,需配備起重機,工期長。而爬模施工操作簡單,以已完成的主體結構為依托,隨著結構的升高而升高,電梯載人,帶有長臂的升高架機用來吊材料,現場施工只要五六個人就夠了,而且安全更有保障。
采用這種新工藝,工作效率至少可提高30%。花天河大橋項目負責人稱,這座全長326米的大橋,預計明年6月就可完工。
清平隧道:
安全施工手段多,進場安檢如登機
7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重慶合川區清平鎮橫擔村五社渝廣高速清平隧道施工現場。只見隧道入口左側一個直徑約1米的通風管道,巨蟒般伸入洞內。右側入口處則是一塊巨大的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隧道內施工人員的詳細信息,包括進出隧道時間、作業內容、施工人員姓名等。寬闊平整的施工現場,專設施工安檢系統,進隧道和在機場登機一樣,均須安檢。
“可能產生靜電的東西都不準帶進去,否則極易引起爆炸。”施工方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路橋工程相關負責人稱,該隧道穿越單斜地質構造,巖層傾角大、起伏大,容易發生高瓦斯、巖溶、突水、突泥等災害。為確保隧道安全施工,施工采用超前地質預報手段、第三方單位監測監控的方式,綜合地質素描法、TSP地震法、地質雷達、地質水平等技術手段,對前方圍巖進行探測,并對隧道內地質情況進行長、中、短期預報。
“為了確定前方是否有危巖或者溶洞,我們會在隧道內進行小面積范圍打孔爆破,用超聲波測定安全與否。”施工現場一位負責人介紹,為消除隧道內的施工煙塵,施工隊每2小時就用水車灑水降塵,施工的廢水,也須經集中處理才進行排放。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