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多地基建投資“沖鋒” 發改委投資穩增長發令槍響

來源:華夏時報
時間:2014-08-16
摘要: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投資這駕馬車始終難以停下來。官方7月31日公布的上半年投資“成績單”顯示,包括棚改、鐵路、水利等重大基建的投資對經濟穩增長起到“關鍵作用”。在下半年工作重點中發改委明確稱,將加快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投資。發改委數據顯示,1-6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1%。發改委最近還撰文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是穩投資。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投資這駕馬車始終難以停下來。官方7月31日公布的上半年投資“成績單”顯示,包括棚改、鐵路、水利等重大基建的投資對經濟穩增長起到“關鍵作用”。在下半年工作重點中發改委明確稱,將加快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投資。
  
  發改委數據顯示,1-6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1%。發改委最近還撰文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是穩投資。記者了解到,投資穩增長思路背景下,錢關依然是考驗地方政府最大的難題。
  
  基建投資加速
  
  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繼續加速,包括鐵路投資和棚改投資。
  
  今年3月初,四川上調投資計劃,推出5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88萬億元,年度投資4151億元;隨后,廣東省也推出3.67萬億元的重點項目,年度投資4500億元,高于2013年的4200億元;浙江、河南年度計劃投資分別為6400億元和1.2萬億元。
  
  “這些投資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建項目。”四川社科院林凌教授告訴記者,包括軌道交通、鐵路、水利等。另據統計,目前各省今年重大項目的投資總額已高達6萬億元。
  
  事實上,早在去年,多地就開始發力基建投資。比如,浙江計劃提出,2013年至2017年,將重點推進1000個以上重大項目,帶動固定投資10萬億元。
  
  經濟大省廣東也將基建投資擺在了首位。“未來3年,廣東將加快推進八大基礎設施工程共460個項目建設,總投資2.95萬億。”廣東省2013年印發的項目投資文件稱。
  
  中國投資協會預測,2013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將同比增長24%,成為近年來預測中比較高的年份。“去年是地方換屆后的頭一年,沒有不重視投資的。”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說。
  
  而進入今年7月以來,各重點領域的改革措施頻出;其中,發改委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等領域推出了80個項目。而在審批權下放的同時,引發了各地的軌道交通建設潮,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20年我國軌道交通規模將達到近6000公里,相關的投資超4萬億元。
  
  “目前編制的基建方面的規劃資金需求總規模數以萬億元計,一個規劃從幾百億元到幾千億元,如飲水安全規劃就有幾千億元。”發改委農村經濟發展司司長高俊才在日前召開的一個會上表示。
  
  發改委一位人士則向記者透露,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4576億元,主要投向包括“三農”建設、重大基建等領域。“二季度經濟微升,基建投資從20%升至24%是主要貢獻。”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稱。
  
  優化投資結構
  
  “河南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逆勢穩增長,源于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挑戰,采取了一系列管全局、管長遠的重大戰略舉措。”河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王玲杰所長向記者介紹稱,正是這些舉措效應不斷累積、疊加,才推動了河南省經濟實現穩增長。
  
  不過,據河南生發改委官員介紹,投資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投資質量提高了,結構優化了。“既要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又要保證結構優化。”上述發改委官員說。
  
  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以鄭汴洛為中心城市群帶動周圍城市群發展。據了解,河南的經濟發展注重抓了“三個區”,即中原經濟區、糧食合營區、航空港經濟實驗區。
  
  “在今年多數省份增長出現滑落的情況下,還是保持了穩定的增幅,這不是某一個政策所造成的結果,而是自2008年以來,河南省所推進的一些工作包括開放、帶動、產業集聚區等方針政策所產生的疊加效果。”王玲杰說。
  
  “綜合第一第二產業來看,第三產業發展加快。”據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綜合處的一位孫姓官員介紹,通過產業轉移,中小型企業也對河南省GDP的增長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中小企業單位數達到41.53萬家,實交稅金762.33億元,同比增長19.9%。
  
  依據國家產業轉移規劃,河南省各地正在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如鄭州的汽車業、濮陽的家居產業、周口的鞋帽服裝業等,都是承接產業轉移過來的。另外還注重招商龍頭企業,比如富士康的入駐。
  
  相比之下,高度依賴房地產投資的地方則需要更多的考量。
  
  上半年,北京和上海的地產投資占固投比重均超50%,分列前兩名。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發達地方工業投資比較少,房地產投資占比也就比較高。
  
  也有經濟不太發達的地方,地產投資比重也很高,原因是大量的房企扎堆發展旅游地產,如海南、云南的麗江、西雙版納等。
  
  地方缺配套資金
  
  記者采訪獲悉,在“穩增長”項目提速的背景下,地方資金配套壓力驟增。對于重大的基建項目,業界擔心的是建設資金的籌集。
  
  “在部署經濟工作時,云南就特別指出要多渠道籌集項目資金。”據云南省經濟研究院院長段鋼介紹,云南為融資難題開出的藥方是: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在解決資金問題上,更多的地方不得不再次重啟土地財政模式。
  
  “基建項目受資金困擾的不在少數。”8月14日,西部某省一位招商局長向本報記者直言,如何更好落實基建項目的資金問題,可以說是地方遭遇到的最大難題。
  
  另一現實問題則是,“一部分中央財政資金被閑置,甚至按照規定留在下一年再用,這要從制度上加大財政撥款體制的改革。”中央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曾康華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地方沒有配套資金,一些重大的項目就要擱淺。
  
  “中央基建投資預算的管理很嚴格。”一位發改委系統的專家介紹稱,由發改委下達項目投資計劃,隨后財政部下達項目資金計劃,這些工作完成后,財政部將該項目的資金撥款到地方財政,由地方財政將資金劃入企業賬戶。
  
  “各類財政資金撥付程序非常復雜。”據一位在四川工作的公務員介紹,專項資金使用意見由分管市長和發展計劃局簽署意見后,報局長簽批后下達指標通知單,國庫股辦理撥款業務。
  
  “這未必都和項目的進展同步。”重慶渝中區財政局一位官員對記者坦言,預算與執行往往有很大的時間差。財政部也曾表態采取措施,嚴格規定中央部門決算批復的流程、內部職責分工和時間表。
  
  而就算中央預算落實了,但各地的債務較嚴重,項目的配套資金籌集也很艱巨。按照投資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一個新項目要上馬,必須得先有20%至40%的項目資本金才可以申請貸款。項目若集中開工,需要大量的配套資金,而如何籌集配套資金,正困擾著地方主政者。

 

編輯:Danna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