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專家介紹,按慣例,每年的3、5月份都是挖掘機銷售的傳統旺季,但今年4月挖掘機銷量與3月的同比呈下滑趨勢,挖掘機銷量“旺季不旺”,工程機械行業普遍期冀的需求復蘇成為泡影。原因何在?
2014年4月2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分會史無前例地發出一份《關于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市場不當競爭的警示函》,該函指出:“部分領先的制造企業采取了降價、延長保修期、低首付的銷售政策,有過度競爭傾向,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增加了行業整體的經營風險,影響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平穩、理性、有序發展。”雖然這只是挖掘機分會單獨發布的警示函,但對于國內整個工程機械市場而言,卻極具代表性。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整個行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和無序狀態。
現在,2014年已經過去一半,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依然難見起色。
挖掘機市場持續低迷
挖掘機一直被認為是“工程機械行業的晴雨表”,據權威數據統計,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上29家挖掘機廠商在2014年16月,共銷售履帶式挖掘機58056臺,銷售輪式挖掘機840臺。其中,6噸以上挖掘機銷售43214臺,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2.3%;6噸以下(含6噸)挖掘機銷售14842臺,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滑3.6%,下滑幅度較小。
從履帶式挖掘機銷售數據看,國內品牌三一重工累計銷售7967臺,市場占有率為13.7%,繼續保持銷量第一的位置。卡特彼勒緊隨其后,累計銷售5854臺,市場占有率為10.08%,繼續穩居外資品牌首位。小松上半年累計銷售5347臺,市場占有率為9.21%,位居第三。
市場占有率方面,上半年,6噸以上挖掘機,國內品牌占有率有所下降,從2013年的41.1%下降為38.6%,而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從2013年同期的58.9%提升到了61.4%;6噸以下(含6噸)挖掘機的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為56.7%,國內品牌為43.2%,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沒有變化。其中,5月份,挖掘機銷量為8278臺,較2013年同期的11810臺下滑30%,成為下滑最嚴重的月份之一。挖掘機銷量下降使得行業回暖的希望放緩,整個行業仍在走向復蘇的道路上砥礪前行。雖然國家不斷推進鐵路建設、軌道交通、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等一系列微刺激,但由于工程機械市場保有量太大,行業中的新機銷售依舊不暢。
裝載機、推土機銷量同比下降
據了解,今年5月份,裝載機銷量為15348臺,較4月份15%的降幅擴大了4個百分點,達到了同比下降19%。15月銷量為78034臺,同比下降6%,是自2013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前5個月裝載機的銷量令人失望,這也讓一直期待行業復蘇的人們心頭浮起了一層烏云。而高盛高華證券7月11日公布的6月份裝載機、推土機數據,更增加了壓抑的氣氛。裝載機月度銷量為14553臺,同比下降14%5月份同比下降19%,上半年同比降幅為8%高盛2014年全年預測為下降18%。6月份推土機銷量同比下降31%5月份同比降25%,年初至今銷量同比下降12%高盛2014年全年預測為下降14%。
從上半年工程機械的銷售數據來看,能夠切實感受到工程機械企業步履維艱的現狀。雖然下半年新的投資增加和工程開工將給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一些商機,但是全行業依舊面臨嚴峻挑戰。
內外交困至市場陰冷
據專家介紹,按慣例,每年的3、5月份都是挖掘機銷售的傳統旺季,但今年4月挖掘機銷量與3月的同比呈下滑趨勢,挖掘機銷量“旺季不旺”,工程機械行業普遍期冀的需求復蘇成為泡影。原因何在?
專家表示,在三類土石方機械設備中,上半年挖掘機表現最差同比下滑24%,裝載機降幅最小為8%;其外在原因是挖掘機受到房地產新開工項目今年15月份同比下滑19%的直接影響,而裝載機、推土機對基建支出較房地產行業更穩健更加敏感。由于今年上半年裝載機表現好于挖掘機,裝載機、挖掘機銷售比率從去年上半年的1.42倍升至1.48倍。有關部門在渠道調研中發現,總體而言,挖掘機買家在下訂單時變得更加謹慎,因為目前利用率下降已經導致投資回報期從2009年和2010年時的約34年延長至68年左右。
專家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工程機械廠商的核心技術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這是市場難見起色的內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挖掘機作為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程機械產品,其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國外廠家手中,而國產挖掘機基本上都是借鑒或模仿國外產品,從設計圖紙到關鍵零部件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的,造成國產挖掘機很難在技術上超越進口品牌。在品牌號召力方面,同樣面臨難以超越的困局,利用企業運營成本較低的優勢打造“高性價比”是唯一可以選擇的突破口。但令人遺憾的是,對于如何實施“高性價比”市場競爭策略,國產挖掘機缺乏想象力,大多數品牌都希望用產品配置高出同級別進口品牌,來證明自己產品的“高性價比”。然而,市場反應卻遠遠沒有達到廠家的預期效果,“高性價比”并沒有打動更多的用戶。
在挖掘機行業的價值鏈上,目前國內廠家的盈利來源,主要集中在組裝加工領域,而缺乏對價值鏈上下游的開發。與國際品牌比較,目前國內挖掘機廠家在價值鏈各個環節均處于明顯劣勢。核心部件長期依靠國外廠商供貨,這已成為國產挖掘機企業不能實現規模化發展的最大瓶頸。
此外,目前企業間惡性競爭,零首付、延長付款周期、無限制的服務承諾、詆毀競爭對手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屢屢發生;由于客戶還款逾期率高,導致企業債權違約率上升,應收賬款激增,企業現金流壓力巨大;產品庫存量依然較多,終端用戶對購買新機的信心不足;二手機買賣、再制造等新興的產業政策法規尚不健全,監督仍不到位;需求復蘇低于預期,原材料價格上升,新產品贏利能力降低;公司業績下滑超出預期。
專家表示,雖然,目前國家正在推行城鎮化進程,但是在政策法規上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基礎建設增速放緩,國家投資的減少和銀行貸款的緊縮,都給行業的整體運行增加了壓力。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李宏寶認為,要避開現有產業層次上的惡性競爭,使挖掘機行業獲得新的增長點,應從創新著手,將短期和長期目標相結合,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得我國挖掘機行業能揚長避短,鞏固住既有優勢,并取得更好發展。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