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外交部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8月21日至22日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習近平出訪,最受關注的還是將與蒙古國在煤炭、礦產等領域展開的經貿合作。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王帆對記者表示,“中蒙兩國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雙方在能源方面開展合作能夠實現共贏。”
據外交部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8月21日至22日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人民日報》將此次訪問稱之為“走親戚”。
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中國國家元首11年來首次出訪蒙古國。
此次習近平出訪,最受關注的還是將與蒙古國在煤炭、礦產等領域展開的經貿合作。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王帆對記者表示,“中蒙兩國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雙方在能源方面開展合作能夠實現共贏。”
資源合作實現共贏
18日,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在媒體吹風會上介紹,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蒙古國,雙方將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經貿合作思路,以互聯互通和礦能大項目合作為優先方向,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取得新突破。
蒙古國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據該國礦產和能源部最新公布的數據,其初步探明煤炭資源儲量為1750億噸。
據悉,今年我國將進口3億噸左右的煤炭,蒙古國煤炭占1/10。蒙古國貿發銀行預測,2016年向我國出口的煤炭可望達到5000萬噸。蒙古國官員也曾表示,未來20年將向我國出口10億噸煤炭。不僅如此,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此次習近平主席出訪期間,中石化將與蒙古國企業就一項煤制氣項目簽訂協議。
在過去幾年,蒙古國依靠資源優勢迅速發展經濟,GDP增長率達到18%~20%,已經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被稱為“資源興國”的典型。
王帆認為,中國目前的發展對能源需求非常大,而蒙古國不僅有資源優勢,還有明顯的地緣優勢,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實現共贏。
他表示,蒙古國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依靠資源優勢經濟起飛會非常快。但在資源興國的起步階段,蒙古國還非常缺少資金和技術,而這些都是中國可以提供的。
“三位一體”共同發展
現在,雖然中國百姓到蒙古國旅游已經可以為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如何才能能讓中國的旅行者們成為“回頭客”?王帆認為,蒙古國在發展旅游業時還應進行精心的設計,學習他國先進經驗,利用本國優勢,發展“醫療式旅游”等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方式。
在中國開發旅游市場,蒙古國的地緣優勢自不必多說,可是要方便中國游客前往該國,中蒙兩國還要在交通領域加強合作。
習近平此次訪蒙,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受到廣泛關注。王帆認為,地廣人稀的特質使得蒙古國非常需要加快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建設,而中國在這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如果可以加強合作,將為蒙古國人民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除此以外,作為內陸國家,蒙古國只有通過中俄才能尋得出海通道,將其煤炭資源轉換成經濟利益,加強和中國在交通領域的合作對其意義重大。蒙古國青年企業家協會主席海君巴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期待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期間,兩國不僅能夠簽署大型合作項目,同時也在運輸、物流、港口及通關等方面達成更多協議。
劉建超在18日的吹風會上還透露,中蒙兩國將在金融領域加強合作。王帆分析,金融領域的合作首先就是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能不能在蒙古國成為比較方便使用的貨幣?”王帆認為,人民幣的流通對于提高兩國合作的便利性非常重要。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中蒙雙邊貿易額約達到60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了15倍。
王帆補充說,隨著兩國投資、貿易和旅游等方面的發展,銀行也需要建立合作機制,保證金融系統的鏈接。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