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砂石資源是各項建設的基礎材料,現在,不少地方都把砂石資源的開采權收歸政府統一管理,然后公開招投標。福建省不少地方砂石開采權發標后,政府基本就不管了。這樣,采與售都由中標方說了算。因此,即使中標方以低于市場價中標,但可以通過多采多挖,或是超范圍開采,無限量超采,最終彌補了中標的“差價”損失。詔安縣砂石發標后,把“采與售”嚴格分開,從而割斷其中的利益鏈條。采與售,政府可全程控制到位。
詔安麻寮采砂點現場
“喂,這里的橋墩傾斜了……”“喂,這里的堤岸崩塌了……”“……唉,又是挖砂惹的禍!”前幾年,此類救急電話頻頻打進福建水利部門。
不可否認,一幢幢高樓、一條條公路、一個個項目,這些林林總總的建設工程,都離不開一粒粒砂子。據有關專家測算,全社會固定資產每投資1億元,約需0.8萬立方米砂。2013年,福建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080.29億元,那么,當年全社會砂石總需求量約11264億立方米。可是,當年實際開采量約為4000萬立方米,僅占砂石總需求量的36%。按照每立方米砂50元估算,缺口的砂有超過30億元的價值空間。
不可避免地,濫采偷挖現象屢禁不止。
福建省水系發達,大小河663條,河流總長13569公里。日夜奔流的萬里江水裹挾著滾滾黃沙,開闊的下游地帶黃沙積淀,砂石資源豐富。
正是由于大量的需求導致過度開采河砂,不僅讓美麗的河道“千瘡百孔”,還嚴重破壞了河道的自然生態,甚至威脅到堤岸、橋梁、公路或建筑物。因為濫采亂挖,有些地方曾一度出現咸潮上溯,從而直接威脅到城市飲用水安全。
一粒砂子,牽涉到多方利益,也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水平。如何做到既要用砂采砂,保證建設進度,服務社會發展的需求;又要合理規劃,維護河道正常生態,從而合理保河護岸,避免砂禍?
近年來,福建省各地在采砂的“統”與“管”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成效。漳州市詔安縣對砂石推行的“統一管理、采售分離、公開招標”管理模式就是一個例證。它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近日,記者來到詔安縣采訪。臨近廣東的詔安是福建省河砂資源較豐富地區,這里的河砂質量上乘,頗受歡迎。但這里也是盜采、濫挖河砂相對嚴重的地方。
“以前,甚至有人開著手扶拖拉機、帶著鏟子就可以隨意挖砂了。”詔安縣水利局局長林勇告訴記者,“雖說水利局負有管理河道的職能,但即使在現場發現違法行為,水利部門對違法人員與設備也沒有法律處置權。”因此,偷盜、濫采現象屢禁不止,甚至發展成由黑惡勢力控制的劃地割據局面,一方面導致河床下切、河水漫流、堤岸崩塌、農田毀壞;另一方面,河砂價格逐年上漲,有時一立方米的砂市場價格達110元。這樣,不僅政府重點項目用砂得不到保證,就連村民自建房也要花雙倍的價錢買砂。村民說,砂禍不絕,農田毀了,美麗家園也建不起來了。
2011年,詔安開始強化采砂管理,成立詔安縣東溪河道采砂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改變“多頭管砂,各自為政”的局面,實行“統一管理、采售分離、公開招標”,使采砂管理步入有序軌道。
太平鎮沿線是詔安東溪重要的采砂河段,以前沿線村民隨意挖砂,東一堆場,西一堆場,遍地開花。從2011年開始,詔安縣開始對太平鎮沿線的亂采砂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共立案處理了違法采砂案件110起,共處罰款56.83萬元,特別是對太平鎮新樓村原村黨支書張才木等以非法采礦罪追究刑事責任,極大地震懾了亂采盜采行為。
砂石資源是各項建設的基礎材料,現在,不少地方都把砂石資源的開采權收歸政府統一管理,然后公開招投標。福建省不少地方砂石開采權發標后,政府基本就不管了。這樣,采與售都由中標方說了算。因此,即使中標方以低于市場價中標,但可以通過多采多挖,或是超范圍開采,無限量超采,最終彌補了中標的“差價”損失。詔安縣砂石發標后,把“采與售”嚴格分開,從而割斷其中的利益鏈條。采與售,政府可全程控制到位。
從太平鎮河邊橋下游至新樓王公亭上游1500處的麻寮村是詔安縣三大縣定采砂點之一。這個采砂點規劃可采砂長度1300米,河床寬度40米,可開采砂量約25萬立方米。2012年3月,采砂作業由縣河砂辦通過對外公開招投標。中標單位贏得開采權后,負責河砂的開采、篩選、裝車。河砂銷售則由縣政府委托縣水利局下屬企業——詔安縣抗旱物資綜合服務部負責。
一車砂的裝運銷售過程是這樣的:車主根據確認的方數,到管理票房購買砂票;然后根據購砂票據到指定裝砂點,由中標方按票面砂方給予裝車;砂裝滿后出砂場須經河砂辦工作人員驗方,登記臺賬并上報河砂辦監控室。這樣,一車河砂的買賣才算完成。銷售方憑單收取買砂費用,而采砂方憑單領取政府支付的采砂勞務費。采售現場安裝監控設備,在縣水利局設置監控室,對河砂裝車、開票、銷售全過程實行24小時監控。
兩年來,通過對該河段采砂的科學管理,不僅使河床加深,斷面加寬,有效提高河道行洪安全和排洪能力;同時,河砂資源實現了有序開發利用。截至2014年4月,該采砂點為縣財政創收2523萬元。
除了太平麻寮采砂點,詔安縣還在嶺下水庫及東溪龍潭東河段分別開辟了河砂采售分離點。采售分離機制的創立,使詔安縣河砂售價由每立方米110元降為40-60元,從2014年起,每年可為縣財政創收4000萬元,實現了財政增收與市場穩定、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機統一。
“河砂逐年減少,面對需求的巨大缺口,我們應該盡快考慮用機制砂作為替代品。”這是水利部門的一致意見。確實,在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下,河砂管理的壓力越來越大。林勇告訴記者:“河砂管理占去水利部門70%的精力。”而隨著人們對河砂這一資源認識的提高,治砂管砂應與“美麗鄉村、美麗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服務于整個發展大局,不斷創新更多更好的管理機制;在動態管理上,應該整合政府相關部門的力量,加大打擊力度,使得政府的統一管理沒有漏洞,從而保障采砂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
相關鏈接>>>
2006年,
福建省先后出臺了《福建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福建省河道采砂協作監管職責分工》、《福建省河道采砂許可分級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福建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的通知》等規章性文件。2014年5月9日和7月9日,省水利廳、省公安廳先后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聯合執法行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深化打擊整治河道非法采砂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通過江上巡、路上查、岸上堵、點上盯等一系列強化管理,聯合出拳打擊,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河段無證開采、超范圍開采、偷采偷挖等違法采砂行為得到有效控制,偷采亂挖無序狀態得到初步扭轉。
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砂石是社會建設不可缺少的資源。面對巨大的需求缺口,面對千奇百怪的偷采濫挖,統、管、打,是政府常見的招數,在短期內也會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從長遠來看,堵、疏結合,方是治理之道。
詔安是福建省河砂管理的重點區域,一度曾為砂禍頭疼。政府收歸砂石專采專營權后,不僅高舉打擊利劍,公開審判了
福建省第一例偷挖砂入罪的刑事案件,鎮住砂霸;同時劃定采砂具體地點,加強路面巡查,強化“堵”的動態管理。更重要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實施“采售分離”的細化管理辦法。采砂權招投標后,政府繼續跟蹤配套管理,采與售嚴格分開,一個完整的鏈條被相對獨立的環節阻斷。政府在敞開的“口子”里,疏得合理,管理到位了,資源亂采濫挖現象控制住了,市場供應有保障了,社會建設有了保障,價格也穩定下來了,老百姓用砂也不用花高價了。
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砂采了,岸也護住了,人們也不再偷采濫挖,以身試法。這個時候,人與自然和平相處,健康的河道、美麗的河灘便成為我們家園經典的風景。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