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在印尼鷹航空公司主辦的印中商務促進會上,印尼駐華大使蘇更·拉哈爾佐表示,印尼總統的經濟新戰略以“互聯互通”為綱領,以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為重點。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開發金融服務、農業技術合作和金屬礦產冶煉等領域,中國企業將面臨眾多投資機會。
9月26日,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在印中商務促進會上,印尼駐華大使蘇更·拉哈爾佐(Soegeng Rahardjo)直言:“印尼怎樣才能持續、穩定地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受益,這是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建議各位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自今年3月上任以來,這位新大使就開始了他在中國和印尼的密集穿梭考察。在兩個國家,他走訪多地,接觸企業界和地方政府,試圖為合作牽線搭橋。在他看來,一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一個是擁有2.5億人口的東盟經濟大國,兩者之間的合作機會是巨大的。
“除了首都雅加達,印尼很多地方也都期待同中國加強合作。東爪哇和印尼東部地區的許多地方官員希望和中國的一些城市結為伙伴。”蘇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大使的穿梭之旅同時也在為印尼候任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的經濟新戰略預熱。10月20日,這位有“印尼奧巴馬”之稱的新總統將宣誓就職。蘇更透露,新總統就職當天,印尼政府也將公布經濟新戰略,其中包括長期投資額高達7000萬億印尼盾(約合3.6萬億人民幣)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這對中國的工程承包商、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都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印尼版“4萬億”
據蘇更稱,印尼總統的經濟新戰略以“互聯互通”為綱領,以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為重點。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開發金融服務、農業技術合作和金屬礦產冶煉等領域,中國企業將面臨眾多投資機會。
印尼是一個群島國家,大小島嶼眾多,有“千島之國”的稱號。印尼的區域經濟發展則很不均衡,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集中了大部分的工業和服務業,而富含煤礦的加里曼丹島和擁有金、鎳、鋅等金屬礦產的蘇拉威西島,在基礎設施、交通等方面的發展有所不足。
“印尼新政府決心大大提升我國各島之間的互聯互通,同時大大提升我國和世界各地之間的互聯互通。”蘇更說,習近平主席去年10月訪問印尼時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以及稍早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印尼長期希望實現的與世界互聯互通非常契合,印尼可以通過接入中國的一路一帶運輸體系大大縮短貨物運抵中國、歐亞和歐洲市場的時間。
據他稱,印尼中央和地方政府規劃和部分實施中的項目包括:在蘇門答臘島各城市之間修筑600公里的泛蘇門答臘公路,以及其他各大島上的類似公路項目;在經濟最發達的爪哇島修建從雅加達經萬隆到泗水的高速鐵路;在望加錫、比亞克和比通建設深水港等。估計“互聯互通”戰略所涉及的長期投資額將高達7000萬億印尼盾。
“中國的工程承包商已經用泗水—馬都拉大橋等項目(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承建)證實了自己的實力。我想,只要條件合適,它們能繼續贏得很多來自印尼的合同。”蘇更說。
與大規模基建相配套,印尼的物流和客運服務也有望加速發展。印尼鷹航大中華區副總裁魏楊(IWayan Subagia)透露,除北京、上海、廣州直飛雅加達的航線之外,該公司正計劃在印尼東部確定一個交通樞紐城市,開啟從上海到印尼東部的直航航線。目前可能性較大的是位于蘇拉威西島南端的望加錫。
該公司北京辦事處總經理阿薩(Asa Perkasa)也表示,作為印尼的國家航空公司,印尼鷹航在承擔中印兩國旅客和貨品運輸的同時,也在積極幫助兩國企業拓展商機,開通第二個直航目的地的設想,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國企業參與印尼東部開發。
礦產出口禁令不變
除了使經濟地理條件合理化之外,印尼政府還下決心優化本國的貿易結構,減少礦產、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的出口,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2009年印尼國會通過了第4號法律——《礦產和煤炭礦業法》,規定從2014年起,禁止出口未經提煉的原礦,以此鼓勵本國礦產冶煉行業的發展,促進工業化和就業,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經濟價值。
這一法律對印尼的礦業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也讓很多在印尼經營礦業的華商和中國商人感到不適應。
“我們在印尼搞礦的人千辛(鋅)萬苦,倒霉(煤)作孽(鎳),雖然辛苦,但原來利潤豐厚。”在印尼礦產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的邱楓對記者表示,“現在這個第4號法律一出來,原礦一律不準出口,我們還得去找人來投資冶煉廠。生意比以前難做很多。”
“我們也在跟中國的一些冶煉企業接洽,但是一切要等新總統上臺之后才能確定。”在泗水和望加錫經營礦業的華商楊昆皇父子稱,雖然第4號法律理論上已經實施9個多月了,但當地很多礦主還在觀望,并不急于投資冶煉廠,“新政府上臺了,法律和政策會不會說變就變?冶煉投資很大,誰也不想拿自己的錢冒險。”
但蘇更對記者明確表示,第4號法律是國會通過的法律,行政部門沒有權力隨便修改。而且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是利國利民的根本訴求。礦石原是印尼出口的第一大類,禁令一出,印尼對很多國家的出口都顯著下降,在短期內造成較大逆差。盡管如此,印尼國會還是堅決立法,說明整個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有政治共識,新總統肯定會以很大的決心來把這個事情貫徹到底。
至于貿易逆差,蘇更稱有信心通過促進農業經濟作物和精煉礦產品的出口,來彌補原礦出口的份額:“相信印尼對中國的貿易能在兩三年內恢復到比較平衡的水平。”
不要依賴地方政府搞定一切
印尼的經濟新戰略對中國企業意味著大量投資機會,但要在印尼投資成功,也有不少風險和困難需要管控和克服。
蘇更認為,中國企業在印尼投資要注意四點。第一,要找對伙伴。要在印尼當地尋找信用度高的合作伙伴和成熟的項目。可以通過印尼各地的政府投資部門和商會來結識可靠的商人。第二,價格要有競爭力。第三,能保證質量。第四,能準時完成項目。
上述接近印尼官方的人士則強調了要理解印尼的國情。在印尼,政府的權力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大。比如印尼的土地是私有的,如果想在某地投資建廠,就必須跟土地的所有者搞好關系,以雙方滿意的條件購買或租用土地,而不是像有的中國投資者那樣,寄希望于政府全都搞定。“這種事情,政府真的搞不定,土地是私人的,政府沒有權力強征。”他說。
此外,印尼歷史上的幾次排華事件,尤其是1998年的那一次,依然在中國公眾心中留有陰影。對此,蘇更大使坦誠地表達了正視歷史的態度,以及印尼政府不會再讓此類事件發生的信心。
“過去的事情是真的發生了,不容否認。1998年之后,我們也有很多反思。印尼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政策,希望緩和國內各階層、各族裔之間的不平等,以消除排華現象的社會基礎。”蘇更說道,“過去的教訓也讓今天的印尼社會變得更多元包容。印尼的族裔、宗教、文化非常多元,每一個印尼人從出生起就應該接受這個多元的世界,并且認識到,多元恰恰是印尼這個國家的優勢所在。”
蘇更希望,中國人民和印尼人民一起,在不忘歷史的同時,更多地向前看,未來才是機會。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