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四中全會《決定》布局依法治國全面推進路線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4-10-29
摘要:10月28日,新華社全文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四中全會《決定》全文約16000字,分七個部分、三大板塊論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10月28日,新華社全文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四中全會《決定》)。四中全會《決定》全文約16000字,分七個部分、三大板塊論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除導言外,四中全會《決定》從30個方面,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
  
  新華社同時發布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決定》起草情況向四中全會作的說明(下稱《說明》)。習近平稱,四中全會《決定》突出考慮了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體現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論法治。
  
  習近平在《說明》中介紹,中央政治局決定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成立由習近平本人任組長,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兩位省里的領導同志參加的文件起草組。文件起草組還曾組成8個調研組分赴14個省區市進行調研。
  
  在昨天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四中全會《決定》,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姊妹篇。
  
  建立憲法宣誓制度
  
  2013年2月,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第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這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發表講話稱,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
  
  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對此,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br />   
  今年7月的《北京人大》雜志發表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文章稱,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備案審查工作,“201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務院新制定的19件行政法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新制定的32件司法解釋,逐件逐條進行審查”。
  
  除了主動審查,“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年都會收到數量較多的由社會組織或公民提交的合法性審查請求。”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黃金榮告訴記者。
  
  “我們對接收到的公民、組織提出的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規章等多種規范性文件的62件審查建議,逐件分類、認真研究?!崩钸m時在文章中介紹。
  
  “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成立了專門的法律法規備案和審查機構。”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憲法學者童之偉告訴記者。但童之偉介紹,該機構的人員配比仍然不適應其匹配的工作量。
  
  在四中全會《決定》中,憲法的地位再次被強調,其中包括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以及建立憲法宣誓制度。
  
  在142個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中,規定相關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宣誓擁護或效忠憲法的有97個。關于憲法宣誓的主體、內容、程序,各國做法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有關人員開始履行職務之前或就職時舉行宣誓。
  
  此外,四中全會《決定》還要求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包括編纂民法典、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制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加強社會組織立法、制定社區矯正法、抓緊出臺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等。
  
  其中,《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已提交10月27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
  
  司法改革的進一步部署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均對司法改革作出了部署,目前,新一輪司法改革試點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習近平在《說明》中稱,這次全會決定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基礎上對保障司法公正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
  
  其中,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四中全會閉幕后的第二天,《人民法院報》就全文刊發了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在中國刑訴法學會2014年年會上的發言。在這篇名為《刑事司法程序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的發言中,沈德詠稱,對于審判機關而言,樹立科學的刑事司法理念,當務之急是要推動建立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
  
  “自從去年10月的第六次全國刑事審判工作會議后,最高法院已多次提出堅持‘庭審中心主義’。”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刑訴法學者張建偉告訴記者。
  
  沈德詠的文章認為,庭審中心主義是相對于傳統的“卷宗中心主義”而言的,重點在于防止將偵查、起訴中帶有明顯追訴傾向的意見簡單地、不加甄別地轉化為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的有罪判決。
  
  張建偉認為,這就要求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更好把握“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目的在于有效防范冤假錯案產生。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等部門已就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制定了文件,正在廣泛征求意見。
  
  “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是推進庭審中心主義非常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張建偉說。
  
  四中全會《決定》還提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應該督促其糾正。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我國的檢察院曾在上世紀50年代實行過一般監督權,但此后限縮到只對訴訟進行監督。四中全會《決定》如此規定,意味著檢察機關將行政機關納入了監督范圍”,張建偉告訴記者。
  
  目前,檢察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僅限于對公安機關參與訴訟的監督,以及對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的監獄等羈押場所的監督。
  
  “下一步需要考慮的,是檢察機關與監察部門之間的職權如何協調,以及檢察機關如何應對工作量增加的問題?!睆埥▊フf。
  
  張建偉認為,探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意味著檢察院的訴權進一步擴大,“公共利益和法治是檢察機關的兩大原則,而公益訴訟本身就和公共利益直接相關”。
  
  習近平在《說明》中,針對檢察機關探索提起公益訴訟,提及了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三個領域。
  
  促進法治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在《說明》中稱,四中全會《決定》突出考慮了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4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此外,《決定》還就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部署。
  
  其中,四中全會《決定》再次提及此輪司法改革涉及的法官、檢察官遴選制度,提出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
  
  除了提高司法工作隊伍專業能力,“它能夠使得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和律師群體之間互相融合,起到互相促進、包容的作用,讓律師群體與司法機關的對抗逐漸消滅,這對法治共同體的建設是有促進作用的”,北京尚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青松告訴記者。
  
  四中全會《決定》還就黨中央與立法機關銜接機制做了具體規定,如“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于2013年11月發布,其中提出修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國家立法工作領導的若干意見》,從而“規范黨領導國家立法的工作程序,更好地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政法工作的組織形式,必須長期堅持。上述《規劃綱要》也提出,適時研究制定黨委政法委工作條例,完善黨領導政法工作的體制機制。


編輯:金哲